返回上一级
搜索

天可汗是唐朝的哪个皇帝?

时间:2019-12-11 08:08:17 来源:本站整理 来源:网络

天可汗是唐朝时期,少数民族对李世民的尊称。当时李世明出征,灭东突厥、吐谷浑、重创高句丽,成为天下共主,受人敬仰,因此被称为“天可汗”。不过除了唐太宗李世民以外,还有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也都有被称为“天可汗”,当然这跟唐朝持续保持的强盛离不开关系。李世民在少数民族心里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想必大家都非常好奇,那这次就来简单介绍下李世民是如何得到这个尊号的。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起,城头变幻大王旗,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隋炀帝带着关陇骁骑跑到扬州,过着莺歌燕舞的最后人生,大好头颅等待着“谁斩”,整个北方中国,成了突厥人的天下。

《新唐书/突厥传》:隋大业之乱,始毕可汗咄吉嗣立,华人多往依之,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皆役属,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倔起虎视,悉臣尊之。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

刘武周被突厥人立为“定杨可汗”,国号周,建元“天兴”,突厥遗以狼头纛。梁师都被突厥人立为“大度毗伽可汗”,国号梁,建元“永隆”,突厥遗以狼头纛。李子和被突厥人立为“平杨天子”,自号永乐王,建元“丑平”。

杨就是杨隋,定杨、平杨的意思,就是突厥人把杨隋王朝看作敌国,在中国境内扶植代理人,要把杨隋干掉。李子和不敢受“平杨”封号,志向没有那么大,死命推却,自己也没有称帝,而是称了王。刘武周称帝了,所以坦然受之。

“狼头纛”是突厥政权的象征,相当于隋朝官员的印章。只要接受了突厥的封号,向突厥俯首称臣,就得接受突厥的狼头纛。狼是突厥人的图腾,因此突厥人的旗纛上就画着一个金狼头,突厥语为“附离”。

群雄并起之际,一向雄才大略的太原留守李渊也是蠢蠢欲动。隋炀帝让李渊留守太原,就是为了防备突厥入侵。现在李渊想要起兵反隋,就得跟突厥搞好关系,否则寸步难行。于是在李世民的运作下,李渊派晋阳令刘文静前往突厥称臣,也受了突厥的封号和狼头纛。

兹事体大,李渊临行叮嘱刘文静,我这次起兵是为了勤王保隋,不是反隋自立。如果突厥派兵相助,几百之内可以,多了用不着。之所以称臣突厥,主要是为了跟刘武周搞好关系,不要让他操了后路。刘武周也跟突厥称臣,名义上跟李渊都是突厥的小弟,如果刘武周想趁机偷袭太原,突厥人肯定不会允许他这么干。

刘文静到了突厥,始毕可汗问,唐公起事,意欲何为?刘文静说,想跟您借点兵一起攻打长安城。功成之后,人民土地归我们,财宝金帛归你们。始毕大喜,给了五百骑随刘文静回到太原,李渊把这五百骑交给了李世民统领。

李渊起兵,旗帜半红半白。隋朝旗帜是红色的,突厥旗帜是白色的。李渊既要表示自己是勤王之师,是保隋忠臣,又要向突厥表示自己称臣的态度,于是想了这么个折中方案,不像刘武周做的那么彻底。

当时起兵的群雄分两类。一类是反隋的,比如李密,刘武周,窦建德,梁师都等人,李密更是写了讨伐隋炀帝的檄文,“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一类是保隋的,比如王世充和李渊。其实保隋和反隋干的都是一件事,但是名义上得讲得通,否则难以服人。李密是反隋的惯犯,以前跟着杨玄感就反过一次,现在反隋,名正言顺。但是王世充和李渊却世受皇恩,杨广待他们不薄,现在一下反了,道义上也说不通。因此他们只能先立杨隋后人为帝,以周公伊尹霍光曹操自居,之后再行废立之事。

李渊进了长安,突厥骄横放纵。使者每次来,李渊都请他跟自己一起坐在御榻上。始毕可汗病死,李渊在长乐门亲自发哀,还派群臣一起到突厥使馆吊孝,送了三万匹绸缎表示哀意。

始毕死后,继位的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跟李唐分歧日重。他们先后娶了隋朝宗室杨谐的女儿义成公主为妻,义成公主对李渊篡夺杨隋政权恨之入骨,多次给两位可汗吹枕头风,两位可汗于是多次派兵入侵中原,还怂恿刘武周王世充等一起攻击李唐。李渊为了经略中原,对突厥处处忍让,花了财宝无数,但是不能满足突厥的无涯贪欲。

李世民先后平了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李孝恭平了萧梁,大唐王朝中原江南大定,跟突厥就成了两雄相争之势。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于是撕破之前订立的盟约,大举入寇,李渊派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前去迎战,双方在幽州摆开战场。

颉利可汗派出数百骑致师,李世民亲自带着一百骑掠阵。李世民跟颉利可汗说,我们与你们早就订立了友好合作的盟约,你们为什么要背负,入侵我国腹地?我就是李世民,只带了一百骑,专门出来跟颉利可汗单挑的。如果颉利可汗是条汉子,想打的话,咱们就在这儿把事了了,省的连累这么多人跟着一起死。颉利可汗笑笑不说话。

李世民又跟突利可汗说,当年我们跟你们缔结盟约,咱俩还结拜为兄弟,你为啥不念往日香火之情,翻了友谊的小船?你要想打,放马过来。突利可汗也是笑笑不说话。但是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因此互生猜忌,罢兵而去。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大唐一片混乱,人人自危,颉利可汗再次率领十万余骑入寇。李世民对使者说,我与突厥,亲如一家。现在你们擅自背盟,我着实问心无愧。我们初入长安,给了你们好多金银玉帛,你们为啥还要侵略我们的州县?你们虽然是突厥人,但是也应该有良心,为何忘了我们的大恩,来我门前耀武扬威?颉利可汗于是请和,双方杀了白马盟誓。

李世民跟萧瑀说,我现在其实能跟突厥人打一仗,也能胜,但是不到时候。因为赢了却消灭不了他们,他们就会团结起来,以后再胜就难了。我现在刚刚即位,不想大动干戈,再给他们一些金银玉帛,他们就会骄傲放纵,以后我们可以一战成擒。这就叫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李世民作为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家,用老人家话说,自古用兵无出秦王之右者,他一眼看出了突厥人的漏洞所在,那就是不团结。李硕在《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写道:“北方草原的权力趋于分散,领袖对部属的权威和控制力远不及汉地,当游牧民族部属对领袖失去信赖,很容易带着畜群远走他乡。”这是游牧民族天生具有的“移动性”导致的。游牧部落之所以跟着可汗打仗,无非就是想掠夺财物。“利则进,不利则退。”“见敌则逐利,如鸟之集;其困败,则瓦解云散。”

事实很快证明李世民目光如炬。颉利可汗带领部众回去后,薛延陀、回纥、拔也古等部皆相率背叛,颉利可汗派突利可汗征讨,大败而还,突利可汗仅以身免。颉利可汗大怒,关了突利可汗十几天,突利可汗因此心怀怨望,也想着背叛他。这一年草原上又下了大雪,平地好几尺厚,羊马都冻死了。有人跟李世民说,趁他病,要他命。李世民说不行,我刚跟人家订立了盟约,怎么能随便反悔呢。即使突厥所有的部落都背叛了颉利可汗,牛马全部冻死了,我也不能背信弃义打人家。

贞观三年年底,几乎所有的部落都背叛了颉利可汗,牛马也都冻死的差不多了,李世民于是以颉利可汗背信弃盟为借口,派李靖带领张公谨、李勣、丘行恭、柴绍、卫孝节、薛万彻等人大举征讨。为啥选在冬天?因为冬天草原上处于苦寒时节,牧民们只能守在一处水草之地过冬,等待来年迁徙,正是最脆弱的时候。纵观历史上所有的中原王朝和草原王朝的战争,草原王朝都是夏天入关劫掠,中原王朝都是冬天出关征讨。

贞观四年正月,颉利可汗被李靖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派人入朝和谈,李世民派唐俭前去安抚。李靖趁机大举进攻,有人跟李靖说,皇帝已经派唐俭跟颉利可汗谈判去了,你现在进攻,岂不是违背了圣上的旨意,再说唐俭死定了。李靖说,我的任务就是把颉利可汗灭了,没接到和谈的命令。如果真能灭了颉利,死个唐俭何足惜,就当他为国捐躯了。这跟当年韩信趁着郦食其跟赵王谈判趁机灭了赵国如出一辙。所以韩信和李靖都是不世出的战神。

颉利被擒获,押解长安。李世民说,我是个不念旧恶的人,你虽然伤害了我,但是我一笑而过。四月,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李世民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天是游牧部落的信仰,天可汗就是天赐的可汗,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天子。西北各游牧部落都接受了朝廷册封,在本部落中被称为可汗,在唐王朝则是一方诸侯。

纵观李世民灭掉颉利可汗的脉络可知,李世民致胜法宝有三。

第一,示弱骄敌,积蓄力量。从大业十三年太原起兵到贞观三年一举擒敌,整整十二年,李世民一直在积蓄力量,没有跟突厥正面交锋。突厥人来了,金银玉帛供上。没有绝对把握,绝不轻易出手。

第二,瓦解敌人,为我所助。李世民早在太原起兵时就跟突利可汗结为异性兄弟,喝了血酒拜了把子,所以每次颉利可汗前来征讨,李世民都能从容应对。武德七年颉利可汗大举入侵,李渊和李建成都想着要迁都了,李世民百般劝阻,李建成说,李世民和突厥人内外勾结,想篡位。李渊听了深以为然。可见当时李世民和突利可汗关系有多铁。正因为有突利可汗为内应,李世民才能知己知彼。当然了,李世民也是突利可汗在唐王朝中的内应,作为跟颉利可汗叫板的砝码。这就叫,兄弟就是用来相互利用的。

第三,把握时机,毕全功于一役。颉利可汗众叛亲离,六畜死伤殆尽,只剩一口气苟延残喘,李世民趁他病要他命,派出战神李靖成就大功。这正是李世民的过人之处,用对了人。如果不是李靖带队,而是别人,听说李世民跟颉利谈和,很可能就带兵回朝了。这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果此战抓不到颉利,那么李世民就会成为背信弃义之人,被西北诸番不信任。颉利可汗很可能会东山再起。如果到了那个地步,李靖罪责难逃。因此李靖也是把身家性命压上打这一仗的。

终上所述,李世民成为天可汗,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缺一不成。

网友评论

上一篇:李靖当上宰相却一言不发,四年后对李世民直言要辞官

下一篇:李元吉为什么支持李建成?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