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看这个《大明风华》,发现这个朱高煦是真的喜欢做死啊,各种骚操作,他们全家都要造反,其实都是为了皇位,最后的结局却十分的悲惨,朱高煦全家都被杀了,那么假如的话,朱高煦没有这些七七八八的动作,他的命运会有所改变吗?会善终吗?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分析看看!
朱高煦的迷之操作。其实可能很多人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想法,通过史料整理,从朱高煦一生的行为来看,他有不少所作所为让人十分费解,按理来说,一个曾经被朱棣赏识的儿子,其行为绝对不至于如此荒诞不经,然而事实就是事实,无从让人去揣度。
朱高煦是朱棣第二子,由于长子朱高炽身负重任,因而朱棣在选择教育上,给了三个儿子不同的教育方式。
朱棣让朱高炽同文臣亲近,却将老二、老三带在身边,由此也能看出朱棣的想法。
或许在他心中认为,武功可以打天下,但是却不能治天下,他希望自己的儿子文治武功兼备,这样对大明王朝来说也有颇多益处。
事实中,也是按照朱棣的预期发展的,然而由于人的好恶心思,朱棣越看二儿子朱高煦越顺眼,看老大越来越不顺眼,也差点引发了一波废黜的风波,好在老大坐得稳,不然明朝的历史都要改写。
理论上,被朱棣看重,朱高煦为人应该还有能力的,甚至有可能比朱棣更强,毕竟从小受到自己老子的影响。
然而终永乐一朝,朱高煦的行为一直都很放肆,即便是后来被强令就藩以后,仍然不知道收敛。
朱棣去世后,朱高炽继位仅一个月,也撒手人寰,为了谋夺皇帝之位,朱高煦直接造反,结果仍然只是半吊子,当听说侄子亲自率军的时候,直接投降。
原本安安稳稳的过一生就好,偏要百般折腾,最终被扣在铜缸里面烧死。
所谓该老实的时候不老实,不该老实的时候老实了。
朱高煦之所以输,首先就是输在性格上,过于急躁和暴力,行为上也不知道收敛,急于求成。
事实上在永乐一朝,朱高煦一直都占据上风,只要他能稍微收敛一些,暗中扶持自己的党羽势力,足以和太子当抗衡。
然而朱高煦没有,从始至终,我们也没有看到,朝廷里面有哪一个人支持朱高煦登基的。
武将中虽然有不少人支持他,但也仅仅局限于中下层军官,至于上层军官,更是一个也没有,朱瞻基登基后,朱高煦写信给张辅谋求内应,结果张辅连看也没有看,就送到了朱瞻基手中。
朱高煦自比唐太宗,事实上论在军中的威望,朱高煦连唐太宗一根手指也比不上,更不要说当时朝廷话语权最大的内阁以及六部中,基本上都没有朱高煦的人。
因此朱高煦就藩以后,基本上就相当于是斩断了对朝廷的耳目。老实一些也就罢了,可偏偏还不安分,说到底,还是那句话,性格最终决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