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搜索

明朝锦衣卫下辖南北两个镇抚司,这两个镇抚司分管什么呢?

时间:2020-02-26 17:41:27 来源:本站整理 来源:本站整理

很多人都知道,在明朝时期设立的有锦衣卫,而现在也有很多以锦衣卫为题材的影视剧,在这些影视剧中,都会提到两个锦衣卫的机构,一个是南镇抚司,一个是北镇抚司。可能很多对锦衣卫内部机构并不是很了解的人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锦衣卫里面还要设立这样两个机构呢?这两个机构究竟有什么分别,分别是管什么的呢?

1.锦衣卫简介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銮仪卫。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

2.南北镇抚司

北镇抚司,官署名。明朝锦衣卫所属机构。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两个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是朱棣添设。北镇抚司“专理诏狱”(皇帝钦定的案件),且拥有诏狱,可以自行逮捕、侦讯、行刑、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死于酷刑之下者不计其数。

南镇抚司是明朝设立的锦衣卫的下属机构,负责锦衣卫的法纪、军纪。官署名。元、明均于诸卫置镇抚司,设镇抚等官。

明锦衣卫所辖有南北镇抚司,参见词条“锦衣卫”。南镇抚司镇抚使。

3.两个机构有什么区别

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统领官称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一般军士称为校尉、力士,被称为“缇骑”。瞿式耜曾道:“往者魏(忠贤)、崔(呈秀)之世,凡属凶网,即烦缇骑,一属缇骑,即下镇抚,魂飞汤火,惨毒难言,苟得一送法司,便不啻天堂之乐矣。

明朝军队建制中,每个卫下面还设有镇抚司,负责本卫内部的刑名(司法事务)。明太祖改设锦衣卫后,遇办大案,往往不经刑部,直接交给锦衣卫镇抚司。镇抚司一时权势赫赫,恣肆枉法,以致洪武二十年皇帝下诏“悉焚卫刑具,以囚送刑部审理 ”。

朱棣继位后,又重新倚重锦衣卫来监察、刺探官员,还新设北镇抚司,专治诏狱。明宪宗成化年间,北镇抚司更直接向皇帝负责,锦衣卫长官也不能干预。

所以,锦衣卫中真正具有特务机构功能的是北镇抚司。锦衣卫与永乐帝设立的特务机构“东厂”(明宪宗、明武宗年间还增设过西厂)并称“厂卫”,这就是人们印象中作为特务机构的锦衣卫的由来。

锦衣卫中,谁在做“特务”?王世贞的《锦衣志》提到,明宪宗成化年间,锦衣卫掌卫官统缇骑一百人,专门负责监察京师的不轨、亡命、盗奸、机密大事;巡捕官统缇骑二百人,专职捕贼。这些缇骑的来源主要是“大侠或贾人子”。

另外,东厂还在锦衣卫中选取八十人,多是“捷悍利牙爪者”,专门“钩察出人帷簿间”,太监汪直专宠时又曾开设西厂,缇骑人数比东厂要多一倍,职权更在东厂之上,能够“纠察中外文武大小及民间事”。

这些“缇骑”(这是对有侦缉职权的锦衣卫校尉的别称),才算得上“特务”,人数一般不超过六百人,占锦衣卫总人数的比例约少于5%(一个所满编是1120人,锦衣卫有17个所)。值得注意的是,“缇骑”从民间挑选,和一般卫所人员是父子世代承袭的规定不同。

所以,锦衣卫中谁的权力最大,不是看谁的军阶最高,而是看谁掌管北镇抚司。

例如明英宗被俘时“不离不弃”的锦衣卫校尉袁彬,在英宗复辟之后,被任命为都指挥佥事、理锦衣卫事(一般来说,卫的最高长官是指挥使,都指挥佥事与指挥使同为正三品),但因为袁彬本人“畏满好避”,不想揽事,所以大权先是掌握在兼理镇抚司的逯杲手上,逯杲被杀后又落到了兼治镇抚司的门达手上。

因此,“特务”是锦衣卫中一小部分人的工作(当然无可否认这是最引人注目的工作)。专门的特务机构,应该是明朝的东厂、西厂,以及清雍正年间的粘杆处。张金奎就指出,最近百年以来的锦衣卫研究,长期是在“影射史学”的影响下进行,所以锦衣卫往往被视为无恶不作的特务机构。

网友评论

上一篇:朱元璋的二哥二嫂后来怎么样了?

下一篇:朱元璋的特务组织是如何监视大臣的?是怎么偷听他们讲话的?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