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一个故事,李白小的时候贪玩,遇到了一个老奶奶,正在磨一根铁杵,说是要磨成一根绣花针,正是如此激励了李白努力学习的志向。但是这个故事虽然听起来很励志,但是却并没有那么高的可信度,既然老奶奶要用针,那究竟是买针快还是磨铁快?就算没钱买针,那卖了铁杵还怕买不到吗?这个故事究竟可信不可信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据说李白在幼年时,却并不是很喜欢读书,他虽然从小特别聪明,却不肯专心读书。祖传他的父亲将他送到眉州象耳山读书的时候,经常逃课玩耍,有一天,李白又偷跑出去玩,在经过一道小河边的时候,看见一个老妇人在溪边石头上吃力的磨着一根舂米的铁杵。
他心中感到奇怪,于是就走上去问道,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呢?老妇人回答: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见那根铁杵足有自己手臂粗细,就吃惊的问道:这铁杵这么粗,绣花针那么小,这要磨到何年何月才能成绣花针?老妇人笑着答道,只要你肯努力啃下功夫,坚持天天磨,铁杵总会越磨越细的,总有一天会变成绣花针的。
李白听了,深受启发,然后联想到自己,感到很羞愧,从此他打消了逃学的念头,回到课堂刻苦读书,后来成就了一代诗仙。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向来是用来教育小孩子只要刻苦努力,就没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这个故事讲的是李白小的时候,他贪玩,没有毅力,不喜欢读书钻研,有一次,他悄悄溜出去玩耍,结果在路上遇到一个老婆婆,这个老婆婆拿着一根大铁杵,在河边的石头上一直磨啊磨,小李白非常好奇,就过去问她在干什么,老婆婆答道: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绣花针。李白觉得这太难了,婆婆却告诉他,只要你努力,没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
这个故事被记载在南宋年间一个叫祝穆的人所辖的《方舆胜览》中,祝穆虽然本人不出名,不过他的老师和亲戚却非常出名,他就是理学宗师级的人物,朱熹。
但是,我们如今来看看这个故事,一定会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这个老妪一定要把铁杵磨成针呢?她有这个功夫,多干点活,买个十几二十根绣花针都不成问题。而且,她为什么不会磨一些细一点的东西呢?非要磨这个粗粗的铁杵,难道她是在搞行为艺术?
无论从什么方面来看,李白的身上都不可能发生这样的故事的,李白生活在唐朝,当时的技术并不落后,一根绣花针还是可以轻松的制造出来的,根本就不需要用打磨这种最原始的办法。如果她真的需要针,她为什么不会用旧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的骨针呢?骨针这个东西由来已久,而且制作也非常的简单,只要找一个大一点的鱼的骨头,再在上面钻个孔就可以了,虽然不怎么耐用,但是也总好过将铁杵磨成针这种笨拙的办法吧。
唯一的解释就是祝穆这个人在说瞎话,他是想讲一个寓言故事,但是这个寓言故事实在太粗糙了,根本经不起推敲,而且故事的主人公也不一定必须是李白,也可以是杜甫,是白居易,甚至唐太宗李世民都可以。
其实,在历史上这种杜撰故事来说理的情况并不少见,贾宝玉就曾说过:除了《四书》,杜撰的也太多呢!苏轼早年间写《刑赏忠厚之至论》,干脆自己编起了故事说:皋陶再三要求杀一个人,尧却再三要求赦免他。这个故事就连主考官欧阳修都不知道出处,问苏轼,苏轼回答:何必知道出处!
这种情况知道今天的社会中,也一直可以看到,网上一直有人冒充各种名人撰写文章,也不署名,也赚不到钱,不知道图什么。还有一些佛经,干脆就是一些人冒充释迦摩尼发表的,但是却被当成了经典,他们也不图钱,不图名声。这种情况实在太奇怪了,自己的想法就自己说出来,为何要假借名人之口说出来呢?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