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司马光砸缸背后的黑暗真相是什么

时间:2021-03-29 16:38:13 作者:老黄说史 来源:360doc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司马光砸缸的事情,现在人与人之间的这个交流多了,现在通讯很发达,所以以前听的故事不在是一个版本了,现在版本的很多,而且还有这个解谜分析版本的,最近就听到了这个司马光砸缸背后的黑暗真相故事了,而且这位作者分析的头头是道了,也还是非常有道理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欣赏看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因为入选择过中小学教材,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是,近几年来,网上有些历史写手却在不厌其烦的告诉人们一个“史实”,“司马光砸缸”救下的那个小男孩子儿找到了,他的名字叫上岗尚光。

三人成虎,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谎言,所谓的上岗尚光,只是一部动画片中的虚构。因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发生在笔者的老家河南省光山县,“上岗尚光”是如何诞生的,笔者也略知一二,现分享给大家,以还原历史真相。

司马光砸缸背后的黑暗真相是什么

1、司马光与光山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月十八日,出生于其父的任职地光州光山(今河南省光山县)。司马光的父亲名叫司马池,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进士,天禧三年(1019年)三月调到郑州任防御判官。此时光山知县缺位,改任光山知县,当年十月生下第三子,因儿子的出生地在光山,所以,给子取名司马光。

司马光的童年是在光山县城度过的,六岁时开始读书识字,到七岁就像成年人一样聪慧,特别喜欢听老师讲《左氏春秋》,回家后,还向家人转述。被激发了学习兴趣的司马光,从此手不释卷,开启了日夜苦读的人生模式。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宋史》)。”

司马光砸缸背后的黑暗真相是什么

2、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不仅好学,但是,他不是读死书的那种,能够学以致用。就在司马光七岁那年,他干了一件流传千古的“大事”,砸缸救人。当时,一群小孩子在县衙大院里嬉戏玩耍,一个顽皮的小孩爬到大缸(瓮指大缸)上面,结果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由于事发突然,其他的小孩子都吓得跑掉了,只有司马光非常镇静,他捡来一块石头,将大缸砸个大洞,缸里的水流出来了,失足跌落缸中的小孩子得救了。这就是著名的“司马光砸缸”。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宋史》)。”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很快就传到京城开封及洛阳等地,有人还以司马光的事迹为蓝本,创作了“连环画”,从此,司马光的美名传遍天下。

3、司马光救了谁?

在《宋史》的记叙中,只有司马光砸缸救人,而无被救对象。如果真要猜测一下,那个孩子应该是他们常在一起玩耍的同伴,应该是县府大院孩子。

司马光砸缸背后的黑暗真相是什么

但是,近几年,这个被救孩子的形象被一些历史写手给固定了,是一个名叫上岗尚光的人。上岗尚光是光山当地人,也是司马光的儿时玩伴,在司马光救人的第二天,上官一家还提着礼物专程上门道谢。

上官尚光成人后移居光山城西龙堤南坡,并建亭名曰“感恩亭”,以报司马光救命之恩。后人为了纪念此举,遂将此坡改称上官岗。

4、上岗尚光是如何“诞生”的?

其实,所谓的上岗尚光只是一部动画片中的虚构人物。地处河南省东南部的光山县,曾经要倾力打造“智慧光山”,司马光砸救人的故事,正是人生智慧的闪现,所以,县里决定投资拍摄一部司马光在光山的大型三维启智动画连续剧——《少年司马光》。

光山县拍摄的《少年司马光》共有十三个单元小故事,它们分别为“诞生记”、“白鹭记”、“胡桃记”、“青虾记”、“糍粑记”、“麻鸭记”、“高跷记”、“送灯记”、“木鱼记”、“水牛记”、“斗茶记”、“砸缸记”。剧中青虾、糍粑、麻鸭及高跷、送灯、斗茶等故事,都是光山特色美食与民俗活动,其本意就是宣传现实的光山。

司马光砸缸背后的黑暗真相是什么

上官尚光出现在“砸缸记”中,这才是本剧的智慧落脚点。

5、为什么是“上官”?

《少年司马光》中的砸被救者,之所以姓上官氏,这与光山县弦山街道办事处的上官岗村有着较深渊源。上官岗村位于光山县城西关,是光山最早富裕起来的村子之一,先后荣获过“全省康居示范村”、“全省文明村镇创建先进村”、“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殊荣。

司马光砸缸背后的黑暗真相是什么

难能可贵的是,上官岗村人致富不忘“文学”,曾无偿给县文联的作家们提供创作室,还承办了好几届文学笔会,被光山县的作家们称之为娘家。当作家们接到创作《少年司马光》的任务后,创作地就选在上官岗。写到“砸缸记”一章时,为了让故事更逼真,得要给被救者一个“身份”,这样,故事才好展开。作家们也是报有一份感恩之心,才想到以“上官”氏来命名这个孩子的。

没承想,电视剧播出后,有些历史写手,竟将现代影视故事,当成历史来误导读者,这是作家们当初所难预料的。如今的网上,许多历史类故事,大多真假难辨,有些是因为作者的知识局限的无心之失,有些则是无良写手为了流量而假造噱头。前者尚原谅,后者的作为简直让人无由忍受。历史,虽然隔了重重迷雾,作为后人,只能于史料中去辩真伪,而不应明目张胆地造假欺世盗名!!

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上一篇:赵飞燕为什么没选上古代四大美女

下一篇:孙悟空不在五行中,为何被压在山下不能施展法术

相关文章

图文热点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