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行业的不断发展,如今我们也通过很多印度的电影了解到了印度的文化习俗。在印度电影当中,不论是喜剧、悲剧,那就是一言不合必定要尬舞。通过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了解到,印度人是能够随时随地都能开始唱歌跳舞的一群欢乐的人。当然,印度也凭借着这么一个神奇的技能,也给全世界的人民带去了不少的欢乐。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021年4月14日,印度安得拉邦一个叫Kairuppala的村子,数千人无视社交距离进行着激烈的“泼粪大战”以庆祝节日,当地村民们会互掷牛粪以祈求健康,繁荣。
从网友上传的视频来看,可以说是经典名场面,庆祝活动中的人群,徒手抓牛粪,紧接着就是在空中抛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牛粪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随机落在参与活动中的某人头上或者脸上,即使牛粪不够新鲜,似乎也没有人在意,所有人都沉浸在被牛粪沐浴的欢庆氛围中。
而且,随着活动越演越烈,现场似乎下起了“牛粪雨”,牛粪漫天飞舞,极具印度本土特色。同时,活动现场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也向外界宣示着每个人的开心。
牛可以在印度街头随意走动,甚至在扰乱交通秩序都没有人会管。一般的印度人对牛都非常的崇拜,印度有两样东西神圣不可侵犯,一是佛像,还有一个就是“神牛”。在印度杀害一头牛要被判刑五年。
印度80%的人都是信奉印度教的,而印度教里有一个“湿婆神”的角色。她是整个印度教的灵魂支柱,就相当于佛教中的佛祖一样,而牛就是“湿婆神”的坐骑,所以很多印度人都信奉牛为他们的神兽。
在中国人印象中,印度最有名的节日应该是象神节和洒红节(又称色彩节),但实际上,印度人最喜欢、规模最大的节日却是排灯节,因为排灯节是印度教、锡克教、耆那教以及少部分佛教徒(金刚乘)共有的节日,占印度总人口的85%,也是印度28个邦少有的共同法定节假日之一。
目前已知排灯节最早的记载是古印度梵语文献《太阳日》,文献中详细记载了公元1世纪左右的古印度人是如何把丰收节与排灯节拆分,再融入印度日历的“屠妖节”、“驱魔节”、欢乐日、沐浴日、“女财神节”,以及兄弟节等等节日,简单的说,排灯节其实是综合性的印度节日统称,在每年的10-11月期间,共持续5天时间。
由于印度民族繁多,排灯节的习俗也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亮点,但有三个习俗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在恒河中用牛粪沐浴,用牛粪制作灯盏,再用牛粪相互涂抹祝福对方。之所以与牛粪息息相关,除了印度教将牛视为“神圣之物”外,还有不少印度神话认为牛粪形容成具有“净化心灵和身体”的作用。
排灯节第一天是沐浴日,早期的印度教徒会先把房屋粉刷一遍,然后带着满身的颜料去恒河边洗澡,洗牛粪浴的传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宗教文化,也有专家认为是古印度人利用了发酵后的牛粪有机物,迅速溶解颜料成分达到清洁目的。
在殖民期,英国的威廉爵士还专程研究了排灯节的牛粪浴传统,报告中曾指出“无数印度人将牛粪烘烤成丸状,浸入恒河后再用来涂抹全身,在此之后的5天里都不会在洗澡”,当然,我还注意到威廉爵士的最后一句话:恒河沿岸臭气熏天。
这也是外国游客很少参加排灯节的主要原因,试想一下,那几天的印度人是什么味道?
2016年有个印度经济教授做了一份调查,指出排灯节给印度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要求印度政府不应削弱这个节日的规模,应提倡为全民节日,其中首屈一指的就是牛粪行业。
在排灯节的前一个月,印度各个邦城的农妇纷纷放下农活四处寻找牛粪,将其晒制成饼后统一卖给收购商,收购商再把收来的牛粪卖给牛粪雕刻师,制作出来的各种像、牌以及器皿等等,就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排灯节祭祀品。
与祭祀品比起来,制作最多的却是牛粪灯盏和牛粪杯,2018年在印度旅行时,我的向导就告诉我:每家每户都要买,排灯节要过5天,灯盏至少要每个人买3个,牛粪杯等等餐具只要一个,留在家里长期用。
牛粪灯盏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毕竟是一次性消费品,牛粪餐具则需要添加陶泥、香料等等,据说很适合饮用红茶,别有风味。
印度的牛粪产业大概从1996年开始迅速发展,目前以加尔各答的从业者最多,大概有3-4万专职工人,主要产品有各类牛粪餐具、饮品小吃以及工艺品等等。如果想体验的游客,也可以去加尔各答报名牛粪工厂一日游,记得戴上口罩。
排灯节第二天开始就可以点牛粪灯,部分地区从第一天一直点到最后一天,分各个民族各个宗教文化不同,排灯节的叫法也有略微差异,比如印度教称“屠妖节”,耆那教称之为“驱魔节”,而锡克教则供奉神话中解救16000名妇女的克里希纳“女神”,这个“女神”同时还是锡克教中的“财神”,因而又名“女财神节”。
第三天是制作节日美食和小吃的日子,印度教徒会用面粉、鹰嘴豆、牛奶、黄油和蜂蜜制作糖果,在点灯时逐一送予他人表达祝福。条件好的家庭会使用可食用银箔来包装糖果,或将其供奉于寺庙之中。
这一天是印度人最热闹最隆重的日子,不仅全国放假,企业工厂还要给员工发放特别奖金并赠送礼物,年轻人与儿童挨家挨户的拜访长辈,而长辈们也要给来访者糖果和红包。
临近傍晚时,人们会盛装出门去指定的排灯广场点灯,也有部分城市把寺庙四周列为排灯地点,孟加拉的印度教信徒称这一天是“战神日”,即神话中打败“恶魔”的“卡利战神”,因此会有不同程度的狂欢庆祝活动。
第四天是丰收节,城里的居民因政府规定禁止大规模点燃明火,逐渐变成类似购物消费的日子,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好生热闹,我在巴厘岛时还听人说过,当地人过丰收节要出海捕鱼,捕的越多代表来年运气越好。
而乡下人没有明火禁令,可以随意聚集在一起点燃篝火肆意庆祝,据说篝火点得越旺,来年收成就会更好。在印度西北部一些农村又管这一天叫欢乐日,家中有新婚子嗣的家庭,父母要宴请新婚夫妇饱餐一顿,而丈夫也要给妻子买礼物以示祝福。
第五天是兄弟节,异性兄妹姐弟之间要互赠礼物,代表其中一人终归要离开这个家庭,而同性兄弟姐妹之间只需要为对方祷告祝福即可。印度知名作家品奇曼曾经在著作《印度传统》中写道:兄弟节是印度家庭最大的节日,所有成员在当天必须要回到家中与亲人相聚,远嫁或远居的家人也会在这一天约定时间看望对方。
当这些仪式全部完成后,才会进入最终环节:牛粪战。
在此之前,每个村镇会集资购买数十吨牛粪,用水浇透牛粪使其具有黏性后才能用来护掷,如果说老人与儿童不太方便参加前几天庆祝的话,那牛粪战则属于人人都必须参加的“战斗”。在印度人眼里,当天被越多牛粪砸到身上,代表受到的祝福越多,纳卡拉乡村甚至连房子和车子都被涂满牛粪。
由此可见,印度人对牛粪有多么的痴迷。
上一篇:如果岳飞北伐称帝会怎么样
下一篇:古人的衣服为什么那么长要拖在地上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