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赵子龙大家也都知道这个人还真的是很有特色的一位了三国时期的人物了,简直就是惊为天人了,不仅仅是相貌英俊,而且武艺高强,话说单挑的话除了吕布应该是没有人是敌手的,但是今天我们不说赵云的武艺高强这件事情,我们要说的是大家都知道,很多人叫赵云叫“常山赵子龙”,那么这个“常山”到底是什么来头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
在我国过去的文化中,很讲究避讳,尤其避帝王名讳,对后世影响极大。比如隋唐评书演义中的第一位好汉李元霸的原型,其实是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而在满清时期,为避康熙(玄烨)的名讳,楞是被改成了李元霸。虽然,如今满清早已经成为了历史,但却也很难再把隋唐评书演义中的李元霸之名给匡正过来。
而在楚汉之际,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中,也有一位诸侯因避讳而被后世改了封号,此人便是常山王张耳。提起“常山”这个名号,凡对《三国演义》稍微熟悉的,肯定不会陌生。每当赵云叫阵、闯阵时,总会大喊一声“吾乃常山赵子龙是也!”。
而这“常山”当然是赵云的籍贯,为两汉时期的郡名。西汉时期,汉景帝封皇子刘舜为常山王,都於元氏(今河北元氏县),汉武帝时期,常山国被废除为郡。东汉时期,汉明帝亦曾封皇子刘昞为常山王,而再建常山国,仍都於元氏,其后又徙为淮阳王,常山国复为常山郡。
而“常山”之名的由来,在《史记》中最早出现於《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其中记载道:张耳、陈馀说武臣曰:“王王赵,非楚意,特以计贺王。楚已灭秦,必加兵於赵。原王毋西兵,北徇燕、代,南收河内以自广。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必不敢制赵。”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使韩广略燕,李良略常山,张黡略上党.....陈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钜鹿北。
这“常山”显然是地名,乃属秦末时期赵国旧地的一个郡。而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亦是由此郡名而来,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徙赵王歇为代王。赵相张耳素贤,又从入关,故立(张)耳为常山王,王赵地,都襄国。
但实际上,在秦末楚汉之际,并无“常山”郡,而应该叫“恒山”郡。恒山郡因境内的“恒山”而得名,而此“恒山”并不是今天的北岳恒山。而是古恒山,亦即位於今天河北省保定市境内的大茂山,从春秋战国直到明代,北岳恒山都是指今天的大茂山。既然,常山郡原本该叫恒山郡,那么,张耳也当然是被项羽封为恒山王而不是常山王。
司马迁在创作《史记》的时候,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才将“恒山”之名,一律改成了“常山”之名。无独有偶,春秋后期,齐国的著名权臣--田恒(其子孙后来取代姜姓吕氏之齐国,而被称为“田氏代齐”),在《史记》中也被改成了田常。
参考史籍:《史记》等等。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