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司马懿,其实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司马懿是当时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军事家,政治家,在三国的历史上还是有很大的地位的,当时的司马懿任大都督,手里掌握的权利可不小。不过,有的人也是在说,其实司马懿就是一个昏君,当时司马懿想着造反。不过,剧相关文献记载,当时的司马懿应该还是功劳比较多的,当时司马懿死后为什么不将大权交给司马昭呢?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东汉末年,先有宦官乱权,后有董卓祸乱朝纲,之后“文和乱武”,天下大乱的帷幕彻底拉开。经过多年的角逐之后,孙曹刘三方势力脱颖而出,成鼎足之势,并纷纷建国,于是国祚绵延了四百年的大汉王朝灭亡,历史正式进入三国时代。不过,令人意外的是,魏蜀吴谁也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乱世竟以三国归晋为终结。
众所周知,虽然西晋的开国皇帝是晋武帝司马炎,但是为司马家族铺平道路的人,却是隐忍几十载的冢虎司马懿。而彻底架空魏室,并灭亡蜀汉的人,则是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位于司马懿与司马昭中间的司马师,好像是一个透明人,仿佛只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没什么大本事。而他平定淮南二叛的时候,被文鸯吓得眼球夺眶而出,生生痛死,好像更体现他的无能。那么一向果决的司马懿,在临终前为什么不直接将自己的大权,交给更有野心,更有能力的司马昭呢?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嫡长子,他与司马昭一样,自幼便被司马懿亲自培养,司马懿将自己的大权,交付给也,是理所当然的。说到此处,或许还有人会说,曹操立嫡的时候,司马懿便提出过废长立幼的危害,再加上他亲眼见证了袁绍和刘表的悲剧,怎么可能犯同样的错误呢?的确,这是司马懿如此安排的原因之一。但是司马师能够继随司马懿的地位,真的仅是因为他比司马昭年长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司马师并不无能、
提起司马师,很多人会因为他没有太耀眼的成就,而误认为他无能。但是如果细读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不然。司马师之所以没有太多的建树,与他的短命有关。公元208年才出生的他,公元255年便去世了,终年仅四十八岁,而司马懿去世时,已经是公元251年了,满打满算,司马师掌权的时间,不过四年。再者说,他也不是毫无建树的。
司马懿发动政变之前,他担任中护军,“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高平陵之变时,他守司马门,控制了京师。之后,担任大将军一职,他凭借自己的智计,大败东吴诸葛恪。另外,他虽死于淮南二叛之后,却也亲自平定了这一叛乱。在政治上,他也有自己的贡献,据《晋书》记载,他掌权之后,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举荐贤才,整顿纲纪,使其各有执掌,朝野肃然。这样一个司马师,怎么可能无能呢?
二、司马师比司马昭更具备政治智商
另外,司马师比司马昭的政治才能要高的多。单论废立一事,曹芳时期,李丰等人密图除掉司马师,事败之后,司马师除去了这些人,却没有擅行废立之事,而是在将谋废帝之时,“以闻太后”,令太后下诏处理此事,不但达到了目的,还堵住了悠悠众口。而曹髦想要讨伐司马昭的时候,司马昭的属下,却直接将其杀害。因此司马昭不得后退一步,辞去了晋公的爵位。而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言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司马昭的张扬。以司马懿擅隐忍的性格,他该如何选择,根本不必犹豫。
三、司马师的心理素质强于司马昭
《晋书》记载:“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意思是说,高平陵之变前,司马懿只和司马师一起密谋,司马昭根本没有参与的资格,而将要举事的时候,本该更加激动的司马师正常作息,司马昭则夜不能寐。两人的心理素质,高下立现。更令人惊叹的是,在这之前,司马师还阴养了三千死士,从未露出破绽。可见,比起司马昭,他更能成大事。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虽然司马师既无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打响架空魏室第一枪的功绩,也没有司马昭灭亡蜀汉的战绩,但是他并不无能,更不令是一个简单的过渡人物。司马懿去世之后,由他把持朝政,不仅是因为他比司马昭年长,还因为他的能力更胜司马昭一筹。就像孙权即便是江东之主,也难掩小霸王孙策之光芒一样,司马师也不该被隐藏在司马懿与司马昭父子的光环之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