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千年前就有上十万的军队规模了,所以装备方面也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毕竟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成熟的技术。其实古代对于研制兵器的锻造工艺一直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想要精益求精,中间也是经历过非常困难的一段时期。毕竟早期的装备实在太重,士兵在战场上完全失去了灵活性,可能会死的很冤,装备轻量化有坚固才是最终的目标。
我国在历朝代都拥有庞大的军队,人数通常在数十万之谱,隋炀帝在远征高丽的时候,就有一百多万兵员,要把这么庞大的部队武装起来,必须有大规模武器生产系统支应,因此设有专职机构,不仅由国家直属的机关制造兵器,还大力推出民间及地方的武器制造业。
对工匠进行严格的规范与专业培训,在唐代规定刀匠的培训时间为二年,箭簇为一年。从汉代到明代我国不仅在数量上超越各国,而且在钢铁冶炼技术上也居领先地位。
汉朝刀剑冶炼锻造技术已达成熟阶段,这种成熟的技术取决于:
一、开发1200度以上的高温炉,从而进行高温下的精炼。
二、发明了鼓风炉能够在冶炼过程中持续提供充分的空气,始终维持炉内高温以达到精炼的效果。
三、成功的运用煤炭,利用煤炭作为炼铁的原料可以迅速的获得高温效果,如果在八、九百度的环境下熔化,铁矿含碳就低,炼出来的质量太过柔软,通过加热将铁进行锻冶,去除杂质,提高含碳量增加铁的硬度。
这种炼钢技术早在战国时代就已开始,到了汉代已经达到了成熟的地步。从实践中发现了来回折叠锻打可增加钢材的弹性,淬火可以加强硬度,于是有了“百炼钢”或“百劈刀”的用词。
把加热的铁急剧冷却提高硬度的淬火技术早为中国人所掌握,并普遍采用这种热处理方式来提高刀具的硬度,尤其是刃口部位。
在淬火处理过程中对于水温的控制与水质的挑选特别讲究,到了公元六世纪时除了水之外,有些还选用野兽的尿液或油脂作为淬火材质。铁经过淬火处理后虽然提高了硬度但是也变脆了,到了北宋开始采用冷煅法进行加工,随着提高了刀具的强度。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