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古装剧会发现,古人结婚似乎都要找一个媒婆去说亲,好像媒婆能把两人撮合到一起那这门亲事也就成了,如果不行的话证明双方也是无缘。为什么古人这么相信媒婆呢?难道没有媒婆就不能结婚了么?其实在古代儒家文化中,媒人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毕竟古代的婚姻大多都是父母操办,想要自由恋爱是非常困难的,媒婆的出现就像是一个中间人,大家都能相互看上才是重要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是婚嫁制度所遵循的一种准则,在古代社会,男女完全没有婚嫁上的自由,想要爱情难如登天,婚姻完全有父母和媒人给包办了,是不是可以得到情投意合之人这就取决于命运,还有媒人的那张嘴。
西周时期,非常注重礼仪,为了更好地管理婚姻制度,专门设置了一个官职,媒氏,《周礼》中曾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也就是男女婚姻都要经过媒氏的管理。也就是说从西周开始,就有了“无媒不成婚”的习俗。后来经过多年的演变,媒氏就成了媒人。
孟子又提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是将媒人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和父母一样的地位,《诗经》中就曾有记载,女人拒绝男子的求爱理由是因为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媒人,并且多次强调如果没有媒人,那么婚嫁之事是不可能成功的。
媒人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从西周开始的官媒制度一直延伸到清朝末年,私媒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私媒就是我们所比较熟悉的媒婆了,但是通过私媒而结成的婚姻一定要到官媒出登记,才算是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婚姻。
随着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学说,父权的地位再次被抬高,媒人的地位也就愈发的重要。封建社会下,男女界限分明,除了一些比较正规的场合,达到适婚年龄的男女很少能被外界所了解,这时候就需要媒人在其中牵线搭桥。
好的媒人一般都会比较了解男女双方家庭的基本情况,尽量在同一阶级给男女做媒,并且可以准确地像男方父母描述女方的一些基本情况,或许会有善意的隐瞒,一般都是突出双方的优点,才能促成一段婚姻。
而男女双方交流情况、沟通意见、提出要求都离不开媒人的奔走。当双方都觉得比较满意决定结亲了,互送庚帖,选择成亲的吉日,甚至男方接亲的时候也离不开媒人的协助。
作为女人来说,《礼记》中的“聘则为妻奔为妾”更是突出了媒人的重要性,为什么古代对正房太太都是说明媒正娶呢,有了媒人说合,是被八抬大轿光明正大抬到男方家里的,就有着光明正大的身份,没有这些流程自己就跑到男方家里去了,一辈子都只能为妾。对于古代的女人来说,媒人可以决定其后半生的命运。
上一篇:玉泉山关公显圣是真的吗?
下一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怎样的?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