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为千百年来的一位大圣人,在中国几乎是无人不知,而且也是中国文化向国际发展的一个代表人物,孔子的儒家学说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这种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孔子的画像或者雕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孔子总是会露出两颗牙齿。这并不是偶然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孔子露出两颗牙齿是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孔圣人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大可不必妄加赘述,用妇孺皆知来形容都不过分,不过今天小解讲的不是孔子的影响力,而是孔子的画像。在小解翻阅关于孔子的历代资料时,却意外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现存的大部分孔子画像中,孔子都毫无例外地露着两颗硕大的门牙,而且牙缝特别大,看起来很是惹眼。
很显然,这两颗门牙绝不是巧合,而是古代画家们有意为之。小解不禁有了疑问,孔子是中国式的世界级文化名人,其形象应当是高大威猛、气宇轩昂的,为何会特意将他的门牙特写?难道这其中有什么特殊的讲究?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首先对孔子的外貌做一下了解。世人一般认为,孔子长相是比较丑陋的,其中《荀子》对其的描述为:"仲尼之状,面如蒙倛。"蒙倛是上古时代人们用于避魔驱邪的一种神像,其状必然惊吓狰狞,荀子这样写就是说孔子长得丑。
《史记》虽未对孔子作直接的形象判断,但言语之间还是透露出难看之意。《荀子》与《史记》都算是比较正统的史书,在一些比较偏杂的古书,对于孔子的描述更加夸张,称他"生而具四十九表",每一表都是一个丑点,读下来都感觉像个怪物。
由于大多数的古籍对孔子相貌的意见基本一致,所以后世就将孔子这样定位了:唇露齿,眼露睛,鼻露孔,耳露窿,奇丑无比。此外,小解还发现了另一个趣闻:你知道孔子为什么叫孔丘吗?
传说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就是说孔子的头顶中间有凹陷,四边高,中间低,所以叫做丘。当然这是神化后的样子,具体如何已不得而知。
到这里,我们知道孔子不好看了,然后我们开始分析他的门牙。其实孔子的牙齿也是一种缺陷,叫做"骈齿",即牙齿相互重叠,说白了就是长得比较整齐的龅牙,不过因为整齐又重叠,所以是很少见的一种龅牙。
不只孔子有此相,古籍记载帝喾、周武王、南唐后主李煜等都有此龅牙。可以发现,这些人要么是帝王,要么有圣德,所以自古以来骈齿都被认为是圣人之像。
其实这个理论还是有点科学依据的。因为随着人类的进化程度越高,所入口的食物就越加精细,牙弓就会越来越小,牙列就会逐渐拥挤,前面的门牙最终进化为骈齿。当然这个依据是巧合了,古人才不在乎什么进化论。
所以孔子的两颗门牙不仅不是丑陋的代表,反而是圣人的象征,历朝历代的画家当然需要遵循此道,特意将门牙显露出来。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在,孔子画像已经变得没那么多讲究,所以我们看到骈齿才会大惊小怪。实际上,孔子之于世界文化的贡献是"仁礼",而和外貌无关,不过知道了这个知识点,还是很受用的。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