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有一群人他们叫国宝帮,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国宝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和国宝联系在了一起呢?话说这个国宝帮的人还不简单呢,有很强的自信,那么这个国宝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接着往下看吧!
一、国宝帮”由什么人组成?
总的来说,国宝帮可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群体:
1、第一类人群没有任何鉴赏能力和文物相关知识,仅仅出于对文物古董的喜爱,依靠盲目自信或者道听途说收购赝品当成国宝。
2、第二类人群具备一定的文物知识和经验,但由于自身资源和眼界的局限,接触的都是赝品,并且由于已经为这些赝品投入了大量财力,从心理上宁愿相信自己收购的是真品,不承认花钱买到了赝品,直面失败。
3、第三类人群本身没有收藏的意愿,他们并不在意藏品的真伪,所谓的收藏品对他们来说只是敛财的工具。有时甚至明知自己受骗上当,为了找接盘侠,直接建立一个博物馆,吸引各方有贷款投资需求的人,这种心理可以说是国宝帮的最高境界。
二、“国宝帮”是如何形成的?
“国宝帮”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最初,第一类人群出于爱好在古玩市场中淘货,因水平不够往往打眼,这对于他们也是不小的打击。有一位“国宝”收藏者曾经坦言,“面对费尽心血收藏来的大批古玩,如果大家都说是赝品,你会甘心吗?但这时如果忽然冒出一个‘同道中人’说你收藏的都是真品,你在情感上就会自动将其认同为知己。这样你来我往互相吹捧,久而久之,对自己收藏的东西是真品的信心也会越来越强。”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宝帮”可以说是收藏者之间互相认可的情感联盟,并不是以科学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的。
三、“国宝帮”的做局高手是怎样炼成的?
但情感并不是维系“国宝帮”的终极奥义,其背后的利益链条,才是真正的原因。
这是一场赝品的击鼓传花游戏,每个人既是施害者也是受害者,最早打眼的人会给刚入行的新人进行洗脑,当新人对于歪曲的收藏理论深信不疑时,或者丧失基本良知指鹿为马时,“国宝”的故事就这样一级一级被流传了下去。
因此,第一个问题中的三类人群组成了“国宝帮”内部由低到高的阶层。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类人群逐渐向第二类人群发展,当他们熟悉了行规和做局时,便生出了野心,不再满足于仅仅是分享鉴赏,而希望借藏品获取任何想要的东西。
有的“国宝帮”在全国各省市乡镇布下征集线路,各路送宝人经常络绎不绝,让旁人看着十分艳羡,同时媒体宣传铺天盖地,各路专家也纷纷为之站台呐喊,以打通一条将藏品洗白升值的路径。
更高级的玩法是放长线钓大鱼,将藏品和博物馆换成土地资源已经成为一种热门现象。“现在博物馆成为社会的香饽饽了,政府也不一定懂。而且越是假的博物馆,规模还越大。”一位业内人士担忧地表示。
此外,“国宝帮”的做局离不开伪鉴定专家和昧着良心的专家的催化。这种情况下,很多“专家”的言辞都相当含糊,比如用“不错”、“还好”、“好看”、“少见”、“可以玩玩”、“有点味道”之类的词语来应付新藏家,由于新藏家缺乏判断力,往往听了这些词就以为可以砸钱投资。
实际上,所谓的“专家”这样说是因为收藏圈水太深,即便是赝品,他们也往往采取在真假间模棱两可的中庸说法,这样天下太平,不会给自己招来麻烦。
四、如何远离“国宝帮”?
把赝品当作国宝,长此以往,会使人丧失对文化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判断力,经济财产也会蒙受巨大的损失,“国宝帮”是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蠹虫一样的存在。
从收藏家自身来讲,远离“国宝帮”需要保持理智的收藏心态,切忌鬼迷心窍,草率冲动,自欺欺人。持续积累可靠经验,提高鉴赏能力。养成反思的习惯,不断地否定,不断地确立,直到接近真实。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