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信息社会当中,每个人都面临着高强度的竞争,一旦涉及到了高强度的持久竞争,那么比的就是谁更有全局思维能力了,也就是所谓的战略能力。如今美国之所以有着今天的地位,其全球战略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支撑。而美国的全球战略就起源于二战,直到现在,这是美国霸权主义的最早溯源。
杜鲁门的感动!
1945年11月26日,在白宫举行的马歇尔参谋长告别暨授勋仪式上,杜鲁门总统的嘉奖令说:“在这场规模空前和无比残酷的大战中,数百万美国人为他们的国家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五星上将马歇尔则把胜利献给了国家。在世界上最伟大统帅的行列中,他是堪当首位的。”
马歇尔可谓是美国二战的操盘手,掌控美军六大战场的进程。是美国所有军事行动的总调度,堪称美国二战的管理者。
不仅如此,作为战后“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方案的带头人,他使美国的全球战略基本成型,并由此走上全球霸主地位。
“以勤治事”的全局能力
这样一个如此大成就的人物,却是一个小时候的“劣等生”。我们当代人如何理解?
用曾国藩的话说,“以勤治事”,强调“眼勤、口勤、手勤、身勤、心勤”,人生才能达到更高格局与视野。
这里说的勤可不止是简单的勤快,而是富有智慧与耐心的长期主义。
马歇尔其实也是类似的人,曾国藩常常被人讥笑呆笨,马歇尔是更甚。在中学时期,考试常常是倒数第一,他自认为“全班的劣等生”。属于那种反应迟钝型的人物,但是马歇尔却与曾国藩相似,他用坚强意志持之以恒的磨练自已。
我们就用曾国藩的“五勤”来近距离观察一下,马歇尔是如何通过自已的“五勤”成为一个全局性的人物?
二战爆发前,马歇尔在一个会议上发现一个军官,他觉得此人谈吐不凡,突然就发问,“我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总的行动方针应该是什么?”
与他人不同的是,此人并没有急于回答,面对大领导的突然袭击,不慌不忙地回答:“请给我两个小时,我思考一下回答您好吗?”
时间到时,此人找到马歇尔说:“现在太平洋战争最重要的是保障美国与澳大利亚的运输线,其次以澳大利亚为核心基地,整军备战。”
马歇尔意识到,此人对于战略思考极为稳重,并非是他极为反感对重大问题脱口而出夸夸其谈之辈。这时候答案的对与不对已经不重要了。
他当即记下,“***可做准将!”
不久就调到自已身边,并且不断提拔。此人就是日后成为盟军欧洲战场的总司令,指挥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两栖登陆行动的“诺曼底登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艾森豪威尔!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同一天罗斯福任命马歇尔为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当即意识到美国的军事力量大力加强。在1939年时,美国陆军才18万多人,坦克、机枪等装备还大多是一战时期的老装备。
不久,马歇尔就提出了一个6亿多美元的陆军扩军方案。
整军备战,里外说服
可是,方案首先在自已老板这里就卡了壳。
罗斯福只是一个政治家,他以为美国是个海洋国家,只要保持强大的海军与空军就可以了,陆军协助保卫一下边界。他甚至认为到时,美国用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就可以把德国炸平。
所以,罗斯福并没有在意这个方案。
这下,马歇尔急了,马上找到当时的财政部长摩根索,一起去见罗斯福。可是那天罗斯福刚好心情不好,没耐心听马歇尔啰嗦。
马歇尔这时一反温和的常态,直接走到总统面前,“总统先生,可以听我讲3分钟嘛?”
罗斯福也没办法,毕竟是自已请来的大神。
于是,马歇尔从欧洲形势,纳粹德军的实力,到日本野心,讲到将来美国东西两面受敌的逼人情境。一下子就说了十多分钟。
最后马歇尔强调:“如果你不立即采取行动,我不知道这个国家将来遭受怎样的厄运!”
这一番话下来。
罗斯福惊了,他对于马歇尔的格局之高感到惊㤉。
然而,罗斯福却冷冷地回道:“即使我本人同意,可是你知道国会那边怎么通过?”
马歇尔有备而来:“国会那边,你让史汀生、诺克斯先生和我去解决吧”。
罗斯福不仅想通了,还恍然大悟,史汀生等人是共和党的,不仅是军界大佬,而且还是积极反纳粹的先锋,他们说话更方便。
他意识到联合对手一起去国会质询是一个绝佳的办法。
不久,罗斯福就把共和党的史汀生任命为陆军部长,诺克斯为海军部长。
舌战群英
老板这一关算是过了,可是国会那一关就更是人多嘴杂,众所周知,当时美国的孤立主义是占绝对上风的。
但是马歇尔等人不断到国会,进行提案质询。议员们不断提出刁钻的问题,他巧妙回避了美国参战的问题,而以注重国防的角度出发。
他详细地运用了周密的数据,将德军庞大的装甲兵团、飞机、大炮、机械化部队的数据全面呈现在国会议员们的面前,同时对日本的军备数据、性能也详细说明。
有时候甚至说得喉咙嘶哑,话都说得不出来,他以真诚情绪的演讲打动了议员们。
他最后甚至惊呼:“德国只需要5个机械化师就可以横扫美国东部!”
这时,同是共和党的史汀生等人也强力回应质询。
经过艰巨的口水拉锯战,终于在史汀生等人的协助下,国会终于同意了马歇尔的方案。
这样,二战美国陆军的830多万军队,8万辆多的坦克,26万门各型火炮、230万辆的军用汽车、到上千万把的汤姆逊冲锋枪等都从这个方案发端。
正因为马歇尔的未雨绸缪,否则,二战的时间会被拖得更长,结局也更难想象。
整合欧洲的“马歇尔计划”,闯关国会
而最著名的费口舌的行动,即是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这个要政府拿出131.5亿美元来进行援助欧洲的计划确实大胆而新颖,白给别人一百多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4千亿美元(平价购买力换算)无偿援助。
美国老百姓凭什么要答应这么做,这份草案在国会内部遭遇了激烈的反对。
但马歇尔有了跟国会打交道的经验,就知道该如何处理。
他第一站就选择到著名的哈佛大学进行演讲。哈佛大学这里大多都是政界智囊、商界领袖等人物。
他把计划中对于美国的利益保障说得很浅显明白。计划包括,如受援国必须进口30%的美国机器设备,必须取消贸易关税壁垒,此计划实施将对美国产品的出口带来多大的利益。以及欧洲经济发展的市场之后,又会给美国带来多少投资与出口机会等等,不一而足。
这一计划之巧妙,在于既考虑他人利益,又“开明的自私自利”(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所言)。
正因马歇尔等人的不断演讲与游说,此计划得到了大多数意见领袖、尤其是经济界的支持。
在威廉·克莱顿、乔治凯南等人的大力支持下,这一历史意义的计划得以通过。
从今天看来,美国通过这一计划用无形的手把欧洲绑在了美国的利益柱之上。它的巨大作用也为美国和欧洲带来了超常的发展机遇。
当然,最后欧盟的成立也成了与美国相抗衡的力量。这也是计划的一体两面,一方面得到了利益,一方面也培植了对手。
可以看出,全球战略的成形就得益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马歇尔的“口勤”!
马歇尔有一个著名的人事档案,他手里时刻准备着一个小本子,
就是他著名的“小黑本”,专门用来记录一些重要的人和事,如尼米兹、艾森豪威尔、巴顿、布拉德利、李奇微、克拉克等名将,依据这个常年积累的小黑本,经他手提拔的将领就高达1000多名。
按住巴顿的笼头
他记事时,往往短短几句话,往往入木三分。
如大名鼎鼎的巴顿将军英勇善战,灵敏异常,但脾气火爆,口无遮拦,对士兵严苛。
他就记录了三句话,“他能带领部队赴汤蹈火”、“但要用一根绳子紧紧套住他的脖子”、“一有装甲部队,就交给他指挥”。
盟军反攻时,他还特意叮嘱艾森豪威尔要重用巴顿,说:“巴顿是美国陆军造就的最优秀的部下,但是,一定要死死按住他的笼头。”艾森豪威尔回复也说:“在任何情况下,我不会把巴顿提升到集团军司令以上的职务”,
意大利北非战场功勋卓著巴顿,果然与英军统帅蒙哥马利不和,又殴打士兵,这就发生了巴顿被撤职的故事。
所以,艾豪豪威尔只是在关键时刻使用巴顿。
在诺曼底登陆战后,盟军的局面迟迟打不开,这时候的巴顿已经手痒得受不了了,正好马上就任第3集团军司令,盟军攻势立刻大为改观。
到了关键的阿登战役时,也正是巴顿提前发现缺口,并强令全军在三天之内完成部队的集结与转向,十多万大军来了个90度的大转折南下,第一个冲入被围困在巴斯托涅的美军101空降师。
由此,纳粹德国的最后一博就如此的幻灭了,巴顿也在马歇尔的成就下,成为二战传奇式的英雄。
“机密亲启”的来信
与曾国藩相似。马歇尔同样是很重视写信沟通,通过写信,他技巧性地处理了很多事物。有一次,他听说驻开罗的美军中东航空队司令刘易斯·H·布里尔顿将军与女秘书暧昧关系。
他并没有简单处理,而是亲笔写了的一封信,在信封上注明“机密亲启”4个字。送往中东。
但信的措辞尖锐,直截了当。并要求他将“执行这些指示的情况,请尽快用机密亲启件送我。”
布里尔顿看到“机密亲启”四个字,还以为是什么军事秘密,打开一看吓了一大跳。赶快把他的女秘书送回美国,真诚地保证今后一定遵纪守法。
之后不到一年,马歇尔当众表扬了他的工作。
即没有公开越权去处理将领的私生活,也给手下留有余地。
马歇尔的“手勤”在很大程度上帮他建立了一个庞大高效的团队。
大家以为马歇尔做的就是这种大的、宏观的组织管理。但我告诉你,这种管理会向下延伸,进入细节管理层面。
身为总参谋长的他,他还经常要求自已亲临战场,体察真实的下情。
他曾经多次去北非、澳大利亚、欧洲各地战场考察。
他所到之处,都留心观察,到部队时,往往把长官叫走,让士兵们畅所欲言。
正是他的身体力行,使得他创造了美军后勤的现代化时代。
“细节决定成败”的后勤工作
现在我们看二战的电影会有种感觉,美军士兵的伙食和给养太好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美军士兵到欧洲以后,老百姓都会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普通士兵的身上都带着巧克力和口香糖。那这仅仅是因为美国有钱吗?真的不是。
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马歇尔,就深切体会到欧洲打仗的美军吃得很差。
马歇尔通过自己的亲自调查,认定一支部队有没有战斗力,不能光看它的武器和训练,士气很重要。那这些离家千里的部队怎么保证士气呢?
那就得考虑到他们的生活条件。
他抓了两件事——一件就是伙食和给养,到欧洲的美军身上带着欧洲老百姓想象不到的军用食品,这就是马歇尔的主意;
另一件说出来也让我们今天感到不可思议,那就是他坚持部队在欧洲住的临时营房必须刷漆,因为调查统计证明,刷漆的房子能带给士兵更多安定感,减少他们的思乡情绪。
关于军队后勤创新工作,一直成为美军到现今的一个重要传统。
这是在70多年以前,马歇尔的组织管理就到了这样的细节层面。所以我们说整体性、系统性的全局性管理不光是不同领域的协调,而且还包括从宏观到微观的纵向管理协调。
流水线生产,压倒性优势
马歇尔不仅仅是战场上勤于奔走。
他在国内也经常勤于考察各军工企业,经常与企业负责人、甚至工人聊天,他惊讶地发现美国企业生产积极性低的问题。
当时,美国军方有一个政策,军工订单只允许企业留有8%的利润。而且由于严格的检查制度,企业常常连8%的利润都没有。
他与当时负责军队生产的主任克劳森商议。
于是,他与负责美国军工生产的主任克劳森一起提出废除此政策,一定要让企业有利可图,工人有钱可赚,这样才可以提高生产积极性。
而且要求军方下订单一律先付20%货款,企业可由军方合同寻求银行贷款。克劳森与他一起提出此议案并获得通过。这一模式大大鼓励了美国的军工生产,先后有50万家企业加入到军工生产中来。
同时,他发现克劳森在福特公司组织的飞机流水线极为高效,体会到了新的产业革命的生产效率。
通过对陆军部的订单设计,不断的鼓励所有军工企业都采取流水线生产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军工生产效率。
所以,美国的生产供应到了让人恐怖的地步,二战4年期间,仅飞机就生产了30万架,航母150多艘。
不仅供应自已,而且大量援助英、苏、中、法等盟国,有效拉紧了各反法西斯盟国的关系。这也是美国全球战略成功的重要部分。
详情可参看《为何英国二战被打残?长达十年的“病人”却登顶世界霸主之秘 》
可见,马歇尔的身勤,成为他在全局体系上持续创新的源泉。
要建立有凝聚力的团队,马歇尔也算是用尽心思。
身处盟军众多性格鲜明的将军堆里,最难处理的就是各种人际关系。
在这一点上,马歇尔却几乎做到了“心如止水”的程度。绝不因个人意气而损坏团队力,显示出“每临大事有静气”的风范。
最典型的就是与麦克阿瑟的关系处理。
麦克阿瑟是出了名的高傲与自负,而且是常常口无遮拦,嘲讽马歇尔等。
而且,麦克阿瑟是西点军校历史上最高分的学霸,又特别看不起马歇尔这个“学渣”。
麦克阿瑟在1929年任总参谋长的时候,马歇尔还是他的手下。因马歇尔曾经在一战时建议潘兴将军解散了他的“彩虹师”,一直对马歇尔耿耿于怀。
后来,在马歇尔任准将一事上,时任参谋长的麦克阿瑟就故意刁难马歇尔,不予批准。
解救麦克阿瑟!
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菲律宾战事不利,美国陆军部决定放弃菲律宾。甚至有人主张让麦克阿瑟成为殉国的将军,而且麦克阿瑟自已都想自杀了。
当麦克阿瑟命悬一线时,马歇尔极力反对。他认为麦克阿瑟是一个杰出的统帅,并不因私而废公。他促成了罗斯福以国家名义要求麦克阿瑟撤退的佳话。
于是,美军派出专机特意去撤走围困中麦克阿瑟。既给了麦克阿瑟一个体面,又救了他一命。
这才有了麦克阿瑟那个著名的“我终将回来”的典故。
而好不容易保住性命的麦克阿瑟并不领情,在澳洲时,他总是认为马歇尔刁难他,还怀疑马歇尔在扶持尼米兹打压他,不给他足够的战略物资支持他作战,总是不断的要飞机、坦克、部队。
麦克阿瑟要物资
有一次,麦克阿瑟将军派拉福莱特上校前来华盛顿照例向马歇尔提出1000架飞机、500辆坦克、4个师的兵力、多少个基数的弹药等的不切实际的要求。
马歇尔听到麦克阿瑟的要求,没有说什么话,而是要拉福莱特参加第二天的参谋部会议。
当时,马歇尔要负责全球各大战场的事务,电报如雪片般飞来。他手下有一批年富力强的军官,每天早晨4点开始察看各大战场的电报,汇报梳理、总结,到早上9点准时开会。参谋部的会议开始,在每个军官汇报完之后,全局的情况就大致出来了,再加以梳理。
拉福莱特上校开了一次会之后,到处都是告急的电报,相对而言太平洋战场还是没那么急迫的,当时就汗都出来了,不但不提要求了,还主动提出自已会向麦克阿瑟解释。
但马歇尔做得好的是,他并不仅仅简单的回绝。他掉过头来又去作战处做工作,说服作战处的负责人,虽然我们的战略是“先欧后亚”,但太平洋战争同样很重要,一定要平衡好两线的物资分配,马歇尔还经常给麦克阿瑟特批一些物资。
从后来结果来看,太平洋战场没有受到物资短缺的太大影响。
最后,麦克阿瑟成为太平洋战区的盟军最高司令,其职位甚至高过了尼米兹。
你看,1945年9月3日,他作为盟军总司令,代表盟军第一个接受日本投降签字,然后第二个才是尼米兹将军代表美国签字,麦克阿瑟由此还成为了战后日本的“太上皇”。
真正论功行赏的话,尼米兹的功劳其实要超过麦克阿瑟的。
这些如果没有马歇尔的豁达心胸,可以想象麦克阿瑟很难取得如此的盛名。
一定要尊重蒙哥马利!
在艾森豪威尔初掌欧洲战场时,马歇尔建议艾要尊重蒙哥马利,并特意叮嘱“蒙哥马利可能是英国唯一的英雄”。他明白,盟军的胜利首先来自于内部的团结。
象巴顿等将领动不动就瞧不起蒙哥马利的做法就很危险。
蒙哥马利这人自尊心极强,而且极有主见,但太多的主见明显会不利于统一指挥。
所以,艾森豪威尔的确做到了一视同仁。巴顿将军就是因为在西西里岛战役中嘲讽蒙哥马利,再加上殴打士兵之事,当即被撤职。
在“市场花园”行动中,虽然艾森豪威尔并不赞同蒙哥马利的想法,但仍然将手里的美军交给蒙哥马利指挥。虽然此次战役没有达到目的,但是艾森豪威尔赢得了声望。
而蒙哥马利在合作中也确实感受到了真诚,同样投桃报李。
1944年6月,盟军于诺曼底登陆后,蒙哥马利为掩护美军,主动攻坚卡昂。吸引德军的主力,尤其是精锐的德军第12SS装甲师到自己方面来,以牺牲自己的荣誉,保证了美军的顺利突破和向纵深发展进攻。而英军却由于敌军主力的顽强抵抗,付出了50000人伤亡的巨大的代价,进展缓慢,甚至有些部队不得不转入防御。
以至于英国人为此非议蒙哥马利,丘吉尔甚至也打来电报询问。蒙哥马利为了大局,也不为所动。
那句”一定要尊重蒙哥马利”,的确为盟军在欧洲战场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团队的团结是一切战略的基础。
常说“性格”决定命运,马歇尔能够从军校时期的不断磨砺自已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每每遇到大事时,能够看出问题的实质。
他的“心勤”也成为盟军战争胜利的基石。
一点感悟:
回顾那段历史,马歇尔能在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二战中担当操盘手,进而使美国领导反法西斯同盟,掌控欧亚格局,开启全球战略。
这种超凡的全局性思维与掌控力,与他在各方面的勤奋与努力分不开。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