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王翦和李信灭楚战术有何不同

时间:2020-06-09 11:47:37 作者:资深人士说文史 来源:本站整理

秦国拿下韩、赵、魏三国后,气势势如破竹,秦始皇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楚国身上。楚国虽然已经过了巅峰期,但毕竟是一个老牌强国,不可轻视。但李信夸下海口,称只要20万大军就能啃下这块硬骨头,最后是兵败而归。秦王没办法,只能让王翦出战,最后成功灭亡楚国。那李信和王翦在灭楚战略上究竟有何不同呢?这段历史还是非常有意思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一起来了解看看。

王翦和李信灭楚战术有何不同

举国兵力对付楚国

秦国发动的灭国之战是以举国之兵南下的;楚国在面对王翦和秦国举国之兵六十万时,也是表现出了明显的吃力,最终项燕不敌秦军战死沙场,其子项梁带着项羽死里逃生,楚国的贵族见势不妙选择了投降,楚王被俘虏,整个楚国也是在顷刻之间被瓦解。

自此,秦国消灭了南方大国楚国,解决了统一的道路上最强大的敌人,只剩下了燕国残部和东方的齐国。之后,秦国又风卷残云般的解决了燕国和齐国,完成了统一大业,一切都显得那么水到渠成,仿佛未曾遇到敌手一般。

就是举国之力对待的楚国也未曾掀起太大的水花,但其实,秦国的灭楚之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王翦带兵南下之前,秦国曾派遣李信带领二十万秦军南下灭楚,却遭遇了惨败,不仅人员损失过半,军队的辎重和重型武装装备也尽数丢失,可以说是遭遇了灭国道路上最大的失败。

可是就是这样的楚国,却在遭遇到王翦的军队的时候毫无招架之力,这样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为何摧枯拉朽般战胜了李信军队的楚军,却无力对抗王翦的部队。

王翦和李信灭楚战术有何不同

楚国内部问题是关键

首先,楚国的政治制度

楚国自立国开始就以分治制度为主,大部分权力掌握在贵族的手中,如此,贵族为了自身实力的发展就会不停的发生掣肘,国家实力根本没有办法凝聚起来。

毕竟谁强盛起来对于其他的家族都是很大的威胁,人在自己的利益面前都是脆弱的,在他们看来,如果自身的利益没有了,那么就算是楚国保住了自己也不能继续呼风唤雨了,如此又有什么意义?所以,楚国内部的掣肘不可能结束,但不结束就会从根本上影响楚国战力的发挥。

其次,江东项氏一族被掣肘

楚国进行统兵作战的项燕属于江东项氏一族,本身就属于楚国老氏族之列,在和平年代,他们也是需要参与贵族掣肘来保证自身发展的基础的,因此,当项氏一族获得了大量的兵权的时候,必定会引起其他家族的重视,毕竟项氏一族,如果做大,那么对其他家族都是没有好处的,如此一来,项氏一族又有什么理由能够安稳带兵呢?

王翦和李信灭楚战术有何不同

再次,分治制度导致军力凝聚不起来

再者,楚国因为制度的原因导致国家发展分散,大部分的国家实力都是贵族凑起来的,军队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军队内部的成员不可能全部心甘情愿的听从项氏家族的统治,也就是说,整个楚国军队就是一团散沙,持续的作战实力相当差。

所以说,楚国在政治制度上就已经落后了,分治制度导致楚国有力无处使用,打得相当憋屈。但是同样的,秦国就没有这样的问题,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家发展的贵族阻碍问题就已经得到了解决,整体的国家实力得到提升,而且,君主手中的权力得到加强,对国家有绝对的掌控能力,但是楚国的国君却被贵族限制,导致对国家的掌控力降低,整个国家相当的松散。

因此,楚国本身就不具备与秦国直接硬碰硬的实力,灭国之战的战线都拉的很长,往往不是能够瞬间解决的,而在长时间的过度当中,制度问题的弊端也就渐渐的显露了出来。

王翦和李信灭楚战术有何不同

李信与王翦的不同战术

我们来看王翦的战术和李信的战术问题,李信之所以会失败与他自身使用的战术有很大的关系;李信是秦国的年轻将领,位列秦国四大年轻将领之列,年轻气盛又血气方刚就很容易轻敌冒进,而且那时的秦国刚刚解决掉韩国、赵国和魏国,势头正猛,这也会让年轻而没有经验的将领错误的估计自身的作战经验和实力。

事实上,在发动灭楚之战之前,嬴政就已经就出兵人数和作战规模等问题组织了朝堂会议,在讨论当中,王翦就提出楚国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经历过变法,也因为秦国历代先祖的蚕食而不断的缩小领土疆域,但是楚国毕竟是一个诸侯大国,也是历代的诸侯强国,所以对抗楚国并不能向对抗燕国、魏国这样的国家同等对待。

王翦和李信灭楚战术有何不同

轻敌冒进的李信取代了成熟老练的王翦因此

王翦建议要举国之兵60万南下灭楚,这样的建议对刚刚取得了连续灭国之战的胜利的秦王嬴政来讲是不合理的;嬴政当时也很年轻,也是血气方刚的,这时李信站了出来,他认为20万兵马足够消灭楚国,这典型的就是对战场的错误估计,也是对对手实力的错误估计。

所以说李信有着这样的初衷,他在战场上会轻敌冒进就不难以理解了;当时,李信中了项燕的计策,带领士兵孤军深入,为了能够早日追上敌军,李信采用的是轻兵前进的方式,让秦军放下重型武器装备,提高行军速度,以免错失良机。

但是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军队在战场上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的重型装备,无论是攻城器械,还是士兵武器都要比其他国家更加先进,这就让秦国更加具有军事作战优势。可是李信在对战楚军时却将这种优势全部抛之脑后,而且李信的军队又是长途奔袭作战,士兵到一个自己不熟悉的环境当中与楚国本地人作战,又抛弃了自身最为熟悉和最有优势的战斗方式,如此,蒙受失败也就并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了。

王翦和李信灭楚战术有何不同

王翦温水煮蛙,从内部瓦解楚国

我们再来看王翦的做法,首先在兵力上,王翦是优越于李信的,李信失败之后,秦王嬴政深刻地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亲自将王翦请了回来,之后王翦带领秦国举国之兵60万南下,带着秦国最有优势的重型武装部队。

对此,楚国军队的战斗实力与秦国就有了差距,单纯战场上的硬碰硬自然不是秦军的对手。而且王翦也并没有像李信那样轻敌冒进,并没有选择与楚国军队硬碰硬,而是选择了以对峙的方式来对抗,即采取温水煮蛙这种方式。

当然有人对于王翦的这种做法并不是十分理解,毕竟秦国是远距离奔袭作战,自然讲究速战速决,以免后援保障等出现问题,毕竟在别人的家门口铸造防御壁垒对峙的方式并不是十分的优越。

但王翦就选择了这样的方式,具体的原因与我们上面提到的政治制度有关;我们上面说到楚国是一个以分治制度为主的国家,贵族掌握绝大部分国家权力,由此就会产生掣肘,但这样的问题在楚国面对国家危机时会得到相应的改善,毕竟贵族既然掌控国家权力,就不会轻而易举地让楚国灭亡。

如果楚国灭亡,那么他们就失去了靠山,也就失去了呼风唤雨的资本,所以当李信带20万秦军南下灭楚的时候时,楚国人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的,贵族们也在这一刻拿出了自己一定的家底,并且将军权交给了江东项氏一族。

不然同位老氏族的项氏家族是不可能拥有这么大的兵权的,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老世族的倚仗,能够毫无顾忌地拿到兵权,就是因为楚国遇到了生存危机。所以说,在面对李信军队的时候,楚国表现出了巨大的爆发力。

毕竟楚国的军队是个大贵族出兵组合而成的,他们并不绝对的效忠某一个人,他们的态度是受贵族的态度所影响的,当贵族之间出现裂痕,他们之间也会出现信任问题,而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军队内部的军心不稳,因为一旦军心不稳就很容易被人找到突破口,而王翦所等待的正是这个突破口。

所以,当楚国的军队混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王翦带领秦军以雷霆之势而下,楚国士兵自然招架不住,庞大的楚国也就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了。

王翦和李信灭楚战术有何不同

楚国与秦国的综合实力对比

我们来看两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对比;其实李信南下灭楚和王翦南下灭楚这两件事情的时间差并不大,李信灭楚的时候,秦国遭受的失败是巨大的,损失了将近20万的兵力,损失了所有的重型武器装备,对经济和军事都是巨大的打击。

但是在失败之后,秦国痛定思痛,马上就能够卷土重来,并且是发动更大规模的灭国之战,在此之间,我们完全可以看作是毫无喘息之际,这是一种综合国力上的巨大优势。他们本身具备着完整的发展体系,只要君主一声令响,各个阶层都可以随时随地展开生产的,为军队提供强大的后援保障,因为秦国发动战争提供了基础支撑。

但楚国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他们的爆发力是短期的,而且没有强大的国家生产力作为支撑,一旦军队受到威胁,一旦战争遭遇失败,那么楚国便再也爬不起来了,所以王翦以雷霆之势而下的那一击是毙命的,楚国在遇到失败之后,完全没有秦国的再度生产能力,他们只能够以失败而告终。

王翦本身就是在等待楚军的轻敌大意,一个能被敌军将领所预测到的事件,又怎么能说是偶然呢?所以说,楚国之所以会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本身军队战斗实力不强,而是输在了制度上。

这对于楚国来讲,其实是非常悲哀的;楚国并非没有强盛的机会,曾经进入楚国的吴起以及楚国自身孕育的屈原,都是具有治国能力的大才,也都曾经提出过变法强国的建议,但就是因为楚国的制度阻拦,让变法没有办法实施,为楚国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最终也让楚国在最后一战当中失败,所以说,楚国其实并不值得我们可惜。

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上一篇:完璧归赵之后发生了什么?秦国为何攻打赵国?

下一篇:宋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章

图文热点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