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朝的那些皇帝,看看朱元璋、朱棣等等,能干事,敢干事,也会干事,这的就是甩开了人家十几条大街那么远。然而同样也是在明朝,也出了不少的荒唐皇帝。就比如说明英宗,他别的能力太差,而败家子能力超过了崇祯等,无人能敌。明仁宗朱高炽胖到走路都需要两个仆从搀扶,万历皇帝朱翊钧二十多年不上朝,明英宗朱祁镇更是发起政变复辟等等。除了“败家”“荒唐”,人们很难用其它词语去评价明英宗了。
土木堡之变是一场因为专权宦官以公谋私,从而让帝王被外族活捉的闹剧。把中国历史理出一条线,土木堡之变的滑稽荒诞都堪称无与伦比。也正是如此,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这个能力平平、毫无经世之才的帝王,才“首次走进”后人的视野。
国不可一日无君。明英宗被俘虏,大明至少在名义上群龙无首,摆在众臣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救回明英宗或者另立新帝。前者,大明势必要付出巨大代价,且时间损耗难以计量。只要英宗一日不被接回,那么大明就一日无君。于是在权臣于谦等人的推动下,明英宗的异母弟朱祁珏成为新帝,即明代宗,次年改元景泰。还在瓦剌人手里的明英宗,被迫成为了太上皇。
虽然帝位不再悬空,但明英宗好歹也是大明的一个象征,让瓦剌人一直扣押着也不好。所以接回英宗是理所当然。可明代宗对此事却表现得并不上心。不但不想办法接回英宗,他还百般阻挠,让英宗在瓦剌困了许久。若不是于谦深明大义地劝谏,那英宗的故事可能就此结束。“幸得”景泰元年(1450)中秋节英宗回宫,故事才有了接下来的内容。
先前代宗阻挠迎回英宗,一方面有政治考量,担心二帝同在会搅乱明朝政局,一方面也说明二人确实有些嫌隙,兄友弟恭的真实性不高。英宗一回朝就被送去了南宫“享受”悠闲时光,这也就并不奇怪。
在刚住进南宫的时候,英宗和一同入住的钱皇后还相对自由。孙太后亦时常去探望他们夫妻俩。然而随着代宗越来越习惯皇帝的身份,越来越明白帝位的重要性,便开始对英宗严防死守。南宫大门被用铅封死,南宫宫墙被增高,甚至连英宗乘凉的墙边大树都被伐倒,就是在这个时候。
且觉得封锁南宫还不够,代宗还做了另一个引起不少大臣反对的决定——易储。如果按照常态,帝王立自己的后代为皇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朱祁珏本质是临危受命,是“代替”被此前被瓦剌俘虏的朱祁镇。所以当代宗想要夺去英宗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时,连一些宫中太监都忍不住指责帝王此举不当。
代宗想要巩固帝位而作出囚禁英宗七年的荒唐举动,甚至还偷鸡不成蚀把米地因为易储而失了人心。二帝同在,此消则彼长,在南宫艰难度日的英宗便又渐渐看到了希望。
景泰七年(1456)冬,明代宗染病,连祭祀太庙都未能出席。帝王从人前“突然消失”,让众人猛然回忆起八年前的土木堡之变。当年也是这般,国家虽有帝王却不见帝王,群龙有“首”却又无“首”。于是一些不安分的,譬如石亨、徐有贞、杨善等,在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七的晚上,趁着众人不备,带着家兵冲进被封锁了七年的南宫,将英宗抬回了他阔别已久的奉天殿。待次日朝臣们在大殿见到英宗而不是代宗,这场发生得莫名其妙又结束得莫名其妙的夺权政变就成了定局。
虽说这场被称作“夺门之变”,亦或“南宫复辟”的荒唐政变,直接的契机是代宗重病。但好歹也当了皇帝,若代宗真的如此不堪一击,那英宗也不会被关了七年。事实上,夺门之变的成功与权臣于谦树敌较多也有关系。
作为支持代宗的重臣,于谦在景泰年间以其忠义清正为大明百姓做了不少实事。而同石亨这类恃功骄横的朝臣,于谦和他们的相处并不和谐。石亨积极帮助英宗复辟,也多少存了扳倒政敌于谦的心思。众人密谋政变时,于谦没能得到“好心人”的提前知会。政变成功后,于谦凄凉地身死西市,也是可悲。
至于病入膏肓的代宗,英宗在复辟后倒也懒得再管。从正月十八到二月初一,大明都是两帝并立。二月初一,当初诏令朱祁珏继位的孙太后又颁布诏书,宣布朱祁珏重新做回亲王。二月十九,朱祁珏病故,英宗与代宗的夺位闹剧才真正收场。
上一篇:万贵妃有多受宠 一生得明宪宗独宠
下一篇:海瑞为什么敢骂皇帝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