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崇祯,在崇祯继承皇位的时候,明朝已经是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当中了,可以说是各种难题等着崇祯来决绝。但是尽管崇祯再怎么努力挽回局面,最终大明还是灭了,最终自己也自缢在了煤山。那么崇祯在接手皇位开始到底有没有机会翻盘呢?有没有机会拯救大明王朝呢?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
当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即位后,面临的五大难题:
1、财政破产,军队欠饷厉害,官员名义上发不出那点根本不够用的工资,私下两极分化,有权的大贪特贪。尤其都把财政义务转移给小农,这就更加剧了国家情势恶劣。
2、官僚机器腐化,没钱,没时间,无人不贪无能腐化,而且还喜欢道貌岸然,推诿责任。
3、军队没钱,而且武将同样腐化无能得厉害,战斗力极差,尤其是关宁军,简直是满清政权的运输大队长。
4、满清这个外患,当时虽然同样困难,但是体制简单,效率远高于大明,而且军队野战强悍,远超明军,掌握战争/抢劫主动权。
5、内患天灾,流民起义,当时刚刚开个头,但是以明末军队效率和政府效率,是必然发展壮大的。
而相对有利条件: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还是巩固的,皇权的力量还是强大的。满清虽然强,但是先天条件不足。 那么,从后世诸葛亮的角度,崇祯帝应该如果自救和救国?
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是:
一,绝不要提改革朝政,更不要公开表示自己要大折腾,对大明来说,无论是改制度还是大折腾的内部外部大行动,都是扯淡,都是促使明朝统治集团分裂以及猝死的最佳方法。内忧外患之下和官僚集团为敌,只是自寻死路。
皇帝高高在上,正因为他是权力体制内制高点, 皇帝放弃权力体制, 还能给跟臣子什么?他们真有这野心和能力的,为什么不自己造反?
二,首先要解决财政问题,海贸也好,发展工业也好都缓不济急。当时问题,是朝廷迫切需要钱,需要很多钱,能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吃大户。
三,要吃大户绝不能找硬骨头啃,什么迫使百官报效,打东林党,开海贸之类的,都别扯了,以当时来说,最主要的解决办法,其实就两个,外地宗室,商人。
外地宗室和皇室距离远,而且长期当猪养,既无能又无权。而且和当时朝廷统治集团主要部分官僚,宦官甚至勋贵都关系不深。这是现成待宰杀的猪。
商人,具体说吗,唯一能解决的是晋商,通敌这是大把柄,而且从削弱满清的角度也是必须。而且晋商虽然在朝廷有一定力量,但是打晋商可以得到其他地区官僚的支持。
勋贵是不能动的,勋贵虽然有钱,但是就在京城,距离朝廷太近了,而且和皇室关系太密切了,而且从权力制衡的角度来说,大明的根本就是勋贵太监文官互相制衡,这个是大明皇权的根子,绝对不能动。
四,要动外地藩王也得一步步来,开始绝不能暴露目地,因为吃大户本身,必然遭到统治集团内所有大户的共同反对,谁知道皇帝吃上瘾了,啥时候手滑呢?
最好的办法,是把动藩王吃大户隐藏在个人恩怨名义下,崇祯帝可以在没上台的时候,就想办法和外地宗室闹矛盾,具体操作例如向外地宗室借钱。狮子大开口,由此产生矛盾。
至少弄两家,如秦王,晋王之类,然后等登基后,让魏忠贤去南京养老,或者让他去凤阳守陵,维持内外朝的平衡,同时让自己的信王时期的心腹尽快掌握京城内朝和军事要职,尤其是锦衣卫和司礼监必须换人的。外朝大学士可以提拔新人维持老人,以老人带新人这样掺沙子。
然后,表露出要收拾某在上台前不给面子的宗室,以及和自己父亲争夺皇位的某宗室(就是福王)的意思。彻底收拾一家(取消封爵,比如福王),吓唬一家(迫使其大出血),重创一家(在其家族内部内换人)。
总之,先兵不血刃的解决最强最有钱的三四家藩王(福王,秦王,晋王,周王,代王)。当然,也要留有余地,比如用自己刚出世不久的年幼儿子,来继承这个王爵,表示自己不是要彻底消灭宗室和藩王。
等最强的四五家藩王都解决了,然后才表露出真实意思,可以利用汉武帝取消列侯的名目,一家家宗室收拾,近支的大出血,远支的取消。尤其要注意抄家人选,最好是宗室勋贵太监文官一起去抄家,互相监督,避免被贪了。
等能搞定了各家外地藩王,第一支出的钱少一大截,第二,起码弄个几千万两银子,各家藩王土地直接转为民田卖给当地土地上的农民。如此一来好歹有点钱。手里有钱,心里不慌。
然后要对付的是官僚机器,对这些人千万不要搞改制,可以用清查贪官的名义,幕后运作,重点收拾几个敛财巨大或者行径恶劣的大贪官,敲山震虎,警告他们不要闹的太过分。
对满清政权的重点,坚决不守关外,只守山海关和宁远。坚决不容许关宁军搞大规模攻势,小股部队作战可以搞。一方面财政大力支持东江军,一方面要提拔东江军内部的人,最好把东江军分两军,收复旅顺一线,让其独立成军。然后就是软硬兼施,拉蒙古各部和满清为敌。
总之,目地就是让满清无力不敢出兵搞破关而入,和满清打成消耗战就是成功。
最后是安抚国内百姓,这方面天灾是没办法。抄了外藩、晋商和贪官,崇祯帝有钱发银子抚恤了,但是考虑到明末官员的节操,实在没什么可信度,最好的办法是采用宋朝的办法,对西北有天灾的,征集当地强壮者为兵,搞水利工程,总之让大家饿不死就可以,这样软硬兼施,目的是让国内流民祸患不至于闹大。
说白了,当时明朝有钱而且又容易宰杀的肥猪,只有外藩,有了钱,一切就好说了。
历史上崇祯帝用人方面的问题,是可信的人无能,有能的人难以驾驭。其实只要把明军银子给足了,不断提升有战功的新人,京营之外的明军还是有救的。
对满清是不搞任何大行动,专心坚守山海关和宁远, 不要有宁锦走廊的消耗, 避免关宁军军阀化,在分而治之的情况下加强东宁军,阻止满清进关如入无人之境,多线搞消耗战。对流民,关键是征兵搞工程, 把流民压制住。如果这些都能做到,明朝的局面就能缓解了。
20年后,皇太极死去,满清不能顺利抢关内,外患瓦解,然后再考虑出关犁庭扫穴,一劳永逸。
如此一来, 至少保证崇祯帝有生之年,江山巩固,大权在握。至于死后,哪管洪水滔天?让老人返老还童,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任务。明帝国这么一个运转200多年的老大帝国,同样也是如此。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