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17年3月17日,李自成的大军兵临北京城下,不过李自成并没有发动总攻。到了第二天,守城的太监打开了彰义门,至此北京城陷落。19日清晨,崇祯帝自缢在了煤山。北京城是明朝最城防最坚固的城市,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崇祯帝手中还有十几万京军。可是,李自成为何兵不血刃,仅用两天就进入城中?
许多朋友都认为,明朝都城的陷落是由鼠疫引起的,假如没有这场灾难,崇祯帝的京军是完全能够抵挡住李自成的,毕竟三大营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当年朱棣率领这支军队南下靖难、北征蒙古。不过,在我看来,即使没有这场鼠疫,崇祯帝的十几万京军也打不过李自成,明朝的覆灭是注定的,因为此时三大营的战力几乎为零。
明朝前期,战事不断,因此对京军十分重视,朱棣从天下挑选精兵良将,组建三大营,人数最多时达到40多万。随着天下承平日久,京军不用再出去作战,问题也随之而来,土木堡之变就是个例子。从明朝中后期开始,京军就开始出现严重的缺额问题,比如嘉靖年间,京军应有38万,可是军籍只有十四万,实际操练的军队不过五六万。
到了明朝末年,缺额情况更加严重,对于这些情况,皇帝们非常清楚,但正所谓积重难返。太监、勋戚掌握营务,他们正好利用缺额情况来吃空饷,又怎么会整顿营务呢?也就是说,在崇祯帝统治时期,他虽然拥有十几万京军,那不过是纸面上的兵力而已,实际上根本达不到这么多。
京军是明朝前中期最重要的军事力量,操练工作十分重要。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整顿京军,创建团营,极大地提升了京军的战斗力。可是到了明朝中后期,你会发现那些重大的军事行动,都没有京军参与,比如说“万历三大征”。这是因为此时京军的战斗力大大减弱,他们主要职能发生了转变。
明朝中后期,皇帝们在京城附近大兴土木,修筑宫殿、建造陵寝,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工程。那时候没有大型机械设备,全靠人力,于是京军就充当了皇家建筑施工队的角色。军队只有不断操练,才能维持战斗力,可是这些京军整日劳动,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对此崇祯帝也非常清楚,他说道:“今每拨班军做工修筑,军不化为兵,而化为砖灰石匠”。
前面说过明朝京军有严重的缺额情况,而造成缺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饷。正所谓当兵吃粮,这些京军士兵就靠那份俸禄来养家糊口,可是朝廷财政困难,经常发不出饷银。不仅没有工资拿,还有送命的危险,所以这些京军士兵不是选择逃亡,就是消极怠工。
比如崇祯十七年正月,太学士李建泰代替崇祯帝亲征。出征的第一天走到涿州,李建泰就发现,他的军队已经逃亡三千多人,一路上越走越少,最后只剩下五百人,还没遇到李自成,他几乎就成了“光杆司令”。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时,这些连饭都吃不饱的京军,谁还愿意为明朝守城呢?
上一篇:李自成是如何快速发展的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