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到嬴政的时候,他的父亲嬴异人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正是因为嬴异人在赵国当质子,才遇到了大商人吕不韦,有了奇货可居,让他有了翻身的机会。但是,当时秦国的实力基本上已经是战国最强了,已经如此强大的秦国,为什么还需要给一个不如自己的赵国送去一个王孙当质子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后,举国上下可谓是戮力同心、积极进取,成功把战国第一的桂冠从魏国手上夺走了。昭襄王继位之后,重用范睢、白起等大才,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蚕食了临近的三晋和楚国大量土地,为秦始皇一统天下夯实了基础。然而,秦始皇的父亲,也就是赢异人,正是在这个时候被派到赵国当"质子"。
"质子"实际就是"人质",一般情况下,只有弱者才会派出"质子",为何身为强者的秦国会让赢异人去赵国当"质子"呢?
"质子"实际上是一种关系发展的产物,国与国、君主与诸侯,都可以用"质子"来增加双方的"安全感"。商朝末年,西边的周部族日益昌盛。商纣王担心周部族制造动乱,时任周部族首领的姬昌也担心商纣王集中力量对其进行深度打击。
于是,姬昌便听从纣王的令旨,让自己的嫡长子到朝歌为"质"。此举一定程度上为周部族赢得了"灭商"的准备时间。周朝建立之后,为了更好的治理天下,实行了分封和周礼制度,各诸侯国和周天子都能够在一套稳定的体系内发展。
当周天子的实力与权威持续走低后,各诸侯国之间的纷争就开始加剧了。昏庸的周幽王为了自己的心头所好,竟然把周天子已经不多的威信拿来戏弄诸侯,导致西周灭亡。平王不得不借助郑、晋等诸侯之力,将都城迁到洛邑,其中郑国出力最多,功劳也最大。由此,郑国成功和周天子绑在了一起。周天子依靠郑国的力量巩固自己的权威,郑国借助周天子的名头发展自己的势力。
这种"共生关系"在短期内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时间一长就必然是靠不住的,平王为了削弱郑国的影响力,就大力增强虢国的实力,结果因此惹恼了时任郑国君主的郑庄公。就在双方矛盾要爆发时,平王急忙将自己的儿子派到郑国当"质子",平王此举可谓是给了郑庄公一个台阶下。郑庄公也不敢太过放肆,以免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也把自己的儿子派到王畿当"质子",史称"周郑互质"。
"周郑互质"之后,周与郑之间确实实现了一段时间的政治互信,一直到周桓王继位,这种局面才被打破。桓王和平王相比,差了点政治智慧,他纠集一些小国,意图给郑庄公上一堂生动的"礼仪课" ,结果不仅"课"没上成,还反被郑庄公教训一通,直接导致"建藩屏周" 的体系走向崩溃,各诸侯国都想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扩充自己的势力,天下进入了"尊王攘夷"的局面。
诸侯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效仿"周郑互质",不管是为了结盟,还是为了求援,都会向其它诸侯国派出"质子",但是这个时期多是单向派"质子",主要集中在齐、晋、楚等强国,原因在于强国都有一颗"争霸"的心,战争频率会远远大于一般的弱小诸侯国。
当诸侯国强大到一定程度后,周天子直接就沦为摆设,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频率越来越高,战争烈度越来越大,"质子"也就出现得愈发频繁。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不同于早前的单方面派"质子",往往是双方互派"质子",因为各诸侯国之间的信任基础更显薄弱了,单靠盟誓,或者单方面派"质子",都很难维持双方的关系。
久而久之,就算是强国打败了弱国,一旦双方达成和议,强国也会给弱国派出"质子"。一般情况下,各诸侯国为了增加"质子"的筹码,会让太子出质,但是强势的一方往往只会给弱势的一方派出地位一般的王子、王孙。
秦昭王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六年,而当时的各种条件都比较落后,人们的平均寿命比较短,很多人的寿命都没有他在位的时间长,其中包括他的长子。秦昭王在位早期依然沿用其父定下的"远交近攻"之国策,主动与距离较远的燕、齐等国搞好关系,然后蚕食邻近的赵、韩、魏和楚国之地,就连他自己曾经也被其父派到燕国当"质子"。
待到秦国成为巨无霸后,六国在秦国眼里就没有了远近之分,都是一视同仁,都能够"战",也都能够"和"。当时关东六国中最强的是楚国,楚国多次组织合纵来对抗秦国。秦昭王为了削弱楚国和瓦解合纵联盟,就把自己的长子(史书中的悼太子)和次子赢柱(赢异人的父亲)分别派到魏国和赵国当"质子"。
据史书所载,秦昭王就两个儿子,悼太子还病逝在了魏国,那么次子赢柱就不能再留在赵国了。毕竟楚国已然趴下,赵国就成为了秦国的最强敌手,二者之间必然会是龙争虎斗的局面,一旦赵国拿赢柱开刀,秦昭王就会很被动。
然而,秦国当时一心图谋韩国的上党地区,如果贸然召回赢柱的话,必然会引起赵国的不满,届时赵国出兵援韩,秦国也会很被动。故而,秦昭王就决定从赢柱诸子之中挑选"质子"。赢异人因为其母不得宠,朝中也没有支持者,就成功入选了。要知道秦赵之间即将开启大战模式,这个时候到赵国当"质子",绝对不是一件好差事。
韩国深知秦国对上党地区觊觎已久,也知道单凭韩国之力,是断难在秦国兵锋之下保住上党的,弄不好还会有亡国之虞。韩国就来了一招"祸水东引",将上党地区送给了赵国。虽然赵国上下也有不少人能够看出韩国的心思,但是更多的人都难以拒绝这块到手的"肥肉"。
秦国本就对赵国有些忌惮,现在韩赵之间还来了这么一出,秦国哪里能忍得住?果不其然,秦国大军针对上党地区对赵国发动了"长平之战"。身为"质子"的赢异人在赵国可谓是难过的很,赵国君臣把对秦国的怨恨都发泄在了他身上。
天可怜见,让异人遇到了吕不韦,吕不韦出身富商家庭,一心想光耀门楣,就决定帮助落魄的异人登上秦国的王位。吕不韦一方面花费巨金资助异人拓展人脉,一方面亲身到秦国游说深受赢柱宠爱的华阳夫人,让异人由"配角"成功地变成了"主角"。
赢柱多次向赵国提出放还异人的要求,但是赵国刚刚经历长平之败,害怕秦国没有了掣肘后对赵国更是肆无忌惮,就一直没有同意。最后还是得益于吕不韦的帮助和支持,异人才成功逃回了秦国,并在赢柱继位后,被赢柱立为太子。
结语
春秋战国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人与人、国与国之间都缺乏足够的信任基础,"质子"制度也就应运而生。赢异人只是众多"质子"中的一员,他的父亲和伯父也都当过"质子",这不是取决于他们愿不愿意,而是取决于秦国的发展。秦国能够最终统一六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正确的外交方针。
战场上得不到的一些东西,秦国都在外交场上得到了。什么时候需要派"质子"?"质子"需要派到哪里?秦国在对待这两个外交问题上,都处理得相当不错,为秦国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基础。
上一篇:楚国历代国君一览表
下一篇:秦军战斗力有多恐怖?为何那么强?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