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再15世纪的时候,咱们的地球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寒冷时期,史称小冰期,也可被称之为“小冰河时期”,在我国将这一时期称之为“明清小冰河时期”。那么小冰河时期的气温到底有多底呢?持续了多久呢?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下面吾爱诗经网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面对寒冷,我们这些现代人可以用暖气,电热毯、电暖器等来取暖,最不济我们还能穿一身厚衣服窝家里避寒。而在古代,避寒的手段并没有那么多,无非就是烧火烧炭多穿衣服,而且古代建筑物的防寒性也不如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
古代的一些穷苦百姓的生活条件并不好,有的穷人家都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面对严寒很难熬得过去。最近这段时间一个寒潮袭来很多人就被冻得嗷嗷叫了,而明朝小冰河时期总体气温比现在要低很多,最冷的时候广东地区甚至出现了暴风雪!
受到严寒影响的不只是人!
在一些地区,凛冽的风雪隔绝了一个个村镇对外的联系,使其成为一个又一个的“孤岛”。
而且极度的严寒也使得江河都结上了冰。根据《北游录》一书中的相关记载,在清顺治年间,位于北京附近的北运河一年的河面封冻期长达110多天。不仅是北方地区,当时的长江以及江南地区的河流都出现过封冻现象。
水运有着载量大、成本小、流通范围广的特点,是古代商品流通的一道重要途径,而长期的河流封冻对水运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小冰河期异常的气候带来了包括水灾、旱灾、雹灾、风灾、霜雪、瘟疫在内的诸多自然灾害,据统计明朝自朱元璋时期开始算起,到崇祯皇帝朱由检为止,这期间上述的自然灾害(大型)一共发生了1101次。
频发的自然灾害导致的最恶后果就是粮食严重减产!
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导,分散经营、生产力水平低的小农经济在天灾面前十分地脆弱,一有点天灾人祸,小农经济即刻就破产。
在明朝小冰河期,寒冷席卷全国,北方地区就不用多说了,当时就连珠三角地区也是酷寒难耐,不少作物都受损,不少人和牲口都被冻死。
就算熬过了冬天,灾难也还未结束!
北方的酷寒导致降雨区域普遍南移,降雨的减少伴随而来的就是大旱!从北至南,各地的旱灾频发,这使得粮食产量进一步的减少。
但好在明朝时期玉米、土豆、红薯等耐寒高产的作物已经被引进中国,这些来自外国的作物成了当时不少中国人的救命口粮。
粮食减产除了饿死了外,导致的另外一个恶果就是战乱!
粮食减产让生活难以为续,老百姓也难以交付那些苛捐杂税,交不起税这使得统治者愈发地压迫剥削老百姓。这个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很多百姓举旗造反!
据统计,明末清朝之际,是当时天下最为动乱的一个时期,同时这段时期也是明清小冰期最为寒冷的一段时间。巧的是,满清南下也恰好是在这一时期!
中国历史上一共经历了四次的小冰河期,每一次冰河期都伴随着战火与纷争!
第一次小冰河期,时间是在商朝末年周朝初年。
第二次小冰河期。时间是在东汉末年再到晋朝时期。
第三次小冰河期,时间是在唐朝末年再到动乱的五代十国时期,最后到宋建立为止。
第四次小冰河期,时间是在元朝时期再到二十世纪初,其中气候最为极端的时间是明清政权交替之际。
冰河期内,极端的气候加上此起彼伏的战乱,使得当时的人口大幅度地降低。最惨的要数第二次小冰河时期了!
经过三国的混乱,晋统一全国之时,汉族人口仅剩下七百七十万。好不容易回了口气,紧随而来的就是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经历这些浩劫,汉族人口仅存四百多万。
上一篇:朱棣为什么要篡夺皇位
下一篇:朱祁镇为什么被称为大明战神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