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完璧归赵》的故事,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了,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故事当中蔺相如一往无前的气势让人折服。尽管是敌强我弱,最终还是为国家争取到了利益。不过,为何老师从来不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其实,不是老师不想说,而是不敢,因为赵国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争一时之快,终究会招致灾祸。
公元前281年,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马上书信一封,说是要以15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王不是傻子,他知道和氏璧一到了秦国就回不来了,而且这城池的承诺也不会兑现。可是,若是不给的话,恐怕秦军就会兵临城下,毕竟赵国还是要弱上秦国许多的。于是,赵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纵观手下文臣武将,无一人有解决之道。
后来,赵王经缪贤的推荐认识了蔺相如,蔺相如胆大心细,见识非凡,他不仅详细婆剖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还自告奋勇去秦国做交涉,他许诺:若秦王不交付15座城池,他就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就这样,蔺相如拿着和氏璧来到了赵国,不出所料,秦王果然绝口不提“城池”二字,他早就打好了赖账的主意。于是,蔺相如以“撞碎和氏璧”为要挟迫使秦王划出了15座城池,而他本人也得以携带和氏璧顺利回到赵国。
不过,秦王是那种因为一块和氏璧就将15座城池拱手相让之人么?显然不是,秦昭襄王见和氏璧没要成,当然不能善罢甘休,但由于他当时并不想与赵国开战,所以才将这口气忍了下来,他堂堂一国之君怎么会被蔺相如当众威胁?于是,蔺相如回到赵国之后,自然免不了加官进爵,他被赵惠文王封为上大夫,并被当作英雄崇拜,反观秦昭襄王,他已经在为攻打赵国而调兵遣将了。
其实有史学家猜测,秦昭襄王索要和氏璧,是否在释放什么信号?要知道,和氏璧原本是一块楚玉,可是一场宴席过后,和氏璧却不翼而飞,就连张仪也被打了一顿(当时尚未发迹):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多年后,和氏璧再次现世,不过它这一次,却到了赵惠文王手中,这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赵国与楚国之间是否已经结盟了?
所以说,秦昭襄王很可能是在释放一个信号:我要攻打楚国,和氏璧我也要。和氏璧关乎着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关系,若赵国将和氏璧双手奉上,秦国就可以放心攻打楚国了。可是,蔺相如摔和氏璧的举动,却令秦王有些拿捏不准,甚至还一度产生了误会:原来赵国会插手即将爆发的秦楚战事。不过,当蔺相如偷偷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之后,秦王反而放心了:原来赵国没懂他的意思,只是有些小家子气,而且还死要面子。
遗憾的是,秦昭襄王还是没有放过赵国,蔺相如回国后不久,秦国便攻打了赵国,并顺利占领石城。次年,白起率军杀入赵国,歼灭了2万赵军(《史记》: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由此可见,虽然蔺相如保住了赵国的面子,但是逞一时之快却不利于长远发展,若蔺相如把和氏璧献了上去,也许就会麻痹秦国,并默默积攒力量,赵国也不会屡屡被秦国所欺了。
下一篇:秦昭襄王为何偏心范雎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