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礼貌当中,后面会安插翎枝。这些翎枝使用孔雀羽毛或是鹖羽制作的,分别称之为花翎和蓝翎。其中花翎象征的是荣誉,只有那些有着非常显赫的军工大臣才配拥有花翎。花翎中的“眼”就是指孔雀羽毛上眼状的圆形图案,一个圆就是一个眼,眼越多就越珍贵。从乾隆时期一直到清朝结束,能够获得三眼花翎的人仅仅只有七人,即便是乾隆爷的宠臣和珅都从未得过,仅得到了稍微次一级的双眼花翎。那么三眼花翎到底有多珍贵呢?为何如此难获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首先我们要知道花翎的制度,它就像古代的“貂尾”,按官职高低佩戴。在清朝初期,只有高高在上的皇亲贵族中,少数人有资格戴花翎,并且这些符合资格的人要经过骑、射两门考核才能真正戴上花翎。
其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等皇室成员,才有资格佩戴三眼花翎。花翎非一般官员能享用,绝不能越本分戴。后来乾隆皇帝规定,不但皇亲贵族可以有资格戴用,有显赫军功的大臣也有资格可以得到花翎。
清朝历代对花翎的赏赐极其谨慎, 这也是为什么从乾隆到清末这么长的时间,只有七人能得到三眼花翎,二十余人获得双眼花翎。乾隆在位时总共只给两人有过这种赏赐,即傅恒、福安康父子,而整个大清200多年来也只有8人拥有,连鳌拜都没有。据《清史稿·傅恒传》“上赉三眼孔雀翎,傅恒疏辞。”也就是说傅恒虽获此殊荣,却并没有真正戴过三眼花翎。
由于其珍贵,使得大臣们对其十分重视,争相邀功希望能被皇帝赏赐花翎,有的甚至不要官位,不要金银财宝,只要这个象征极高荣誉的花翎。
康熙年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由于军功,先被赐予籍汉军镶黄旗,使得他有资格享戴单眼花翎。在他成功收复台湾后,康熙皇帝封他为靖海侯,但施琅请求辞去这个职位,希望皇帝可以赐予花翎,康熙同意了,不仅赐予花翎,还保留了靖海侯的职位。
清朝对于花翎的佩戴也很严格,你不仅不能随意戴,被赏赐之后也不能不戴,违反者都要受到惩罚。并且如果这些受赏赐的大臣犯了错,皇帝也是可以把花翎收回来的。
比如甲午战争期间,李鸿章战前没有详细可靠的战略,并且没有听取接受袁世凯等人的意见,最后清朝在战争中不堪一击。其中李鸿章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于是光绪皇帝为了惩罚他,给予他“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黄马褂”的处罚。在当时,收去三眼花翎这样的处罚是极其严重的。
后来,花翎赏赐变多。在道光后期,对于国家有各方面功劳的人都可以得到赏赐,比如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因为国库亏空,当时广东洋商伍荣耀、潘仕成,各捐款十万金,朝廷就破例赏赐花翎,一时间大家都趋之若鹜。
后来凡是民间捐钱量达到一定数额都可以拿到,门槛是7000两银子可以得到花翎,5000两银子可以得到蓝翎。
当然,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中,朝廷也是不会赏赐三眼花翎的,可见三眼花翎的地位是多么尊贵,获得它难于登天。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