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狗功人这个成语其实是刘邦提出的,意指谁才是真正立有最大功劳的人。今天正好借此机会,跟各位讲讲这背后的历史典故。可能有人会说,刘邦没怎么读过书,为什么却能作诗,还能讲出各种有一定哲理的话呢?这就跟刘邦的经历有很大关系。而且刘邦身边有一众文人能士,久而久之,耳濡目染,刘邦自然也会生出一些文化气质,何况刘邦是一位非常注重文治的皇帝。
在分封功臣时,刘邦认为丞相萧何功劳最大,特封为郧侯,食邑八千户。是众文武大臣得封赏最大最多的,对此很多人不服。
刘邦最初起事的老班底,基本是家乡的那些兄弟伙,习惯上大多把刘邦当作一个老哥儿看,敢于直言不讳地表明自己的不满。他们说,为了夺取天下,楚汉相争了五年,萧何一直都在关中远离前线,干的是舞文弄墨这类事,我们这些人却是在前线不顾生死的奋勇拼杀。
若论经历过的大小战斗,多的有上百次,少的也有数十次吧?陛下偏偏认为萧何功劳最大,所得封赏居众功臣之首,我们不满意哟。
刘邦微微笑道:带领众人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依朕看来就是在围猎中追杀野兽。猎狗拼命奔跑撕斗,将猎物捕捉到了,应当算猎狗的功劳,但去发现野兽的行踪足迹,安排指挥猎狗们的行动,那就是猎人的功劳哟。没有猎人的发现和布置,会有猎狗们的功劳吗?在我举兵起事之初,萧何就率领几十人相随,各位能做到吗?萧何能运筹于帷幄,发现敌人的踪迹,判定敌人的行动,其功劳不正像一位猎人吗?各位攻城克敌,拼命冲杀,其功劳的性质其实就和猎狗一样。猎人和猎狗的功劳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众人听后,不便再参言了。
后来在排列诸位受封大臣名次的时候,又有一些人给刘邦说:平阳侯曹参攻城掠地,功劳最大,应尊其为首位。
有个叫鄂千秋的大臣出奏道: 攻城略地是一时的功劳,汉楚相争历经五年,损兵折将,屡屡失败。若不是萧何坐镇关中,想方设法发展当地的粮食生产,积极收购运输军粮,还有大力征集训练兵员补充前线,陛下能转危为安吗?窃认为,大汉江山少一百个曹参可能无妨,失一萧何则江山难存。
刘邦不停点赞:鄂卿之论很是公平。
随即下令将萧何列为第一位,可以穿鞋佩剑直上殿堂,按那时代的常规,上殿堂要脱鞋取下佩剑。
后来刘邦的猎人猎狗论被司马迁改作“功人功狗”论记入《史记》之中,流传千古。
刘邦出身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好吃懒做,不读诗书文章,四处游荡。以前他常以“我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得天下”为口头禅,轻视儒生,为啥后来变得重视文治了呢?这和他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分不开。
陆贾是西汉初年时的楚国人,在楚汉相争时,追随刘邦充当幕僚。他知识渊博,能言善辩,常出使游说各路诸侯,被刘邦誉为“有口辩士”。
据说他以前进见刘邦,喜欢谈诗论书,引经据典,说得眉飞色舞,每当此时,刘邦感到十分讨厌,但陆贾却不管这些,照样高谈阔论。
有次刘邦心中烦躁,陆贾依然故我见面就滔滔不绝。
刘邦忍耐不住,高声骂道:我是在马上取得天下的,读诗论书顶个屁用?
陆贾一点儿也不害怕,反而正色说道:马上夺得天下,难道马上还能治天下吗?商汤、周武是用武力夺取天下的,能达到长治久安,不是用的武力,靠的是加强文化思想教育这些。秦始皇用武力统一六国后,仍然任性好杀,更搞焚书坑儒,最后导致灭亡。如果秦始皇学商汤、周武取得天下后搞文治,能有你的天下吗?
刘邦仔细一想,陆贾说得的确有道理。
这时刘邦联想到前段时期,南越赵佗自中原大乱以来,多年称王后,又听说想当皇帝,当时国库空虚、武备不足,刘邦难以派出大军讨伐,只好先派陆贾去安抚赵佗,稳住阵脚再说。
好个陆贾,到了南粤,没费一刀一枪,只凭三寸不烂之舌,晓以大义,动之以情,赵佗就自愿称臣,遵奉汉约,同时送了一份厚礼给刘邦。这需要何等的能耐?
一想到这里,刘邦很抱歉地对陆贾说:爱卿说得极是,请帮朕办件事。陆贾道:陛下请讲。刘邦说:请将商汤以来历代君王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著成一书,让后代子孙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引为借鉴。
陆贾接到任务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闭门认真写作,最终写成十二篇。刘邦看后连声称妙,并为此书命名为《新语》。
自此刘邦越来越重视发挥儒生的作用了。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理事。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