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相信很多朋友们都有看过了,在这里面司马懿可谓是人人皆知的人物了,常常将他与诸葛亮相提并论。二人棋逢对手,给后人留下了不少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历史当中,诸葛亮曾经多次北伐中原,以图谋发展来报效蜀国和刘备的知遇之恩,更是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展开生死决战。结果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司马懿成了笑到最后的人。
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终年54岁。
234年,司马懿55岁,235年升任太尉,19年之后去世,终年73岁。
234年,司马懿次子司马昭23岁,238年被封新城乡侯。
既然诸葛亮已死,司马懿再也没有对手了,为什么司马懿以后都没有再伐蜀呢?是不敢为还是不能为?我认为有几点原因:
司马懿在曹操手下任职多年,深谙曹操的处世为人和做法,曹操个性张扬高调,生性多疑,司马懿多次有生命之危,结果造成司马懿性格谨慎,隐忍低调,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从曹操以借退还汉献帝的封邑为借口,说明了要拥兵自重的重要性一事中,明白了要真正掌握权力,成为实权派才可以真正做到我说了算。
在没有掌握实权之前,一切不符合这个思想的行为都是很危险的。
在要掌握绝对实权的思想指导下,司马懿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238年期间,司马懿平定辽东,魏明帝增其食邑共二县。
239年期间,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一同受魏明帝遗诏辅助少主齐王魏芳登基,后被任命为太傅,世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不过精明的司马懿并没有被这些风光冲昏了头脑,大力婉拒子弟为官。
241年期间,因打退了东吴孙权的进犯有功,司马懿被增食邑四县共万户,子弟11人皆为列侯,此刻司马懿德望渐隆,不过司马懿继续低调行事。
249年期间,司马懿用计消灭了对手曹爽的势力,被任命为丞相并加九锡之礼,但他仍然推辞。
251年期间,司马懿被任命为相国,封安平郡公,孙及兄子各一人为列侯。司马懿前后食邑五万户,十九人被封侯。9月司马懿病逝。
作为司马懿的次子,他早年就跟随司马懿抗击蜀汉,立过不少战功,所以在行为处事方面得到过父亲的指导,他也深知司马懿的心思,父子二人统一了核心思想,不然就没有后来的发展。
可以说诸葛亮在蜀国的时候,蜀国的形势是处于顶峰,到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司马懿很清楚蜀国会走下坡路的。
司马懿有非同一般的光,他很了解诸葛亮的做事风格和蜀国的国情,认为蜀国灭国只是迟早的问题,他伐不伐蜀都不重要的。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他低调隐忍行事,以退为进来壮大自己的实力。他以曹操为参照蓝本,清楚知道曹魏政权是如何篡权,他用不同于曹操的做法来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而伐蜀可能只是一个插曲而已。
上一篇:关羽瞧不起马超是真的吗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