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最惨烈的一场战役,秦国和赵国双方的兵力加起来超过了100万,最后赵国更是被坑杀全部45万兵力,秦国也损伤过半。虽然秦国获得了这场战事的胜利,但也元气大伤,为何这时候其他的诸侯国没有趁势出兵进攻秦国呢?就拿楚国来说,楚国早就想报复秦国了,但面对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楚国还是没能抓住。究竟是楚国愚钝还是秦国太强?下面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分析。
一
首先,长平之战是从公元前262年持续公元前260年的。公元前263年,也即在长平之战爆发之前,楚顷襄王病死,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完逃回楚国立,是为楚考烈王。对于楚考烈王来说,从公元前272年开始在秦国做质子,到公元前263年其父楚顷襄王病危时回到楚国,也即楚考烈王差不多在秦国当了10年的质子。在此基础上,想要和楚考烈王争夺王位的王子,可谓长期在楚国苦心经营。由此,对于楚考烈王来说,因为刚刚坐上楚国君主的宝座,加上竞争对手的存在,所以当务之急是巩固自己的王位,而不是对秦国用兵。
二
进一步来说,对于楚考烈王,如果贸然进攻秦国的话,如果赢了还好,但是,如果吃到败仗的话,很可能引起楚国内部的动荡,从而导致自己失去楚国君主的宝座。因此,尽管长平之战后,秦国也是元气大伤,但是,楚国依然不敢对秦国用兵。当然,楚国之所以不敢趁机进攻秦国,也是因为和秦国的交手中,楚国实际上屡战屡败。早在战国中期,也即楚怀王这位君主在位时,楚国的国力来到了一个巅峰。但是,在丹阳之战、蓝田之战中,楚国还是被秦国击败了。而这,也成为楚国走向衰落的重要转折点。
三
在丹阳之战、蓝田之战后,秦国大将司马错、白起等多次率军进攻楚国,特别是白起发起的鄢郢之战,更是重创了楚国。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鄢郢之战,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国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创楚军主力的大规模作战。此战,秦国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楚国被迫迁都,国力受到极大削弱。由此,长平之战时的楚国,已经不是巅峰时期的楚国了。换而言之,秦国是在重创了楚国这一对手后,才和赵国爆发长平之战的。如果楚国依然强盛,秦国也不敢贸然和赵国决战的。
四
最后,总的来说,对于楚国,尤其是楚考烈王,没有在长平之战后趁机进攻秦国,也是其缺乏战略眼光的体现。当时,秦赵两国军事家最强,其他五国都有一种隔岸观火的心态,等着秦赵两国两败俱伤,没意识到列国之间互相制衡的重要性。同时,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长平之战时,山东六国缺乏家乐毅、苏秦那样的战略家。客观上讲,在秦赵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如果有苏秦那样的人物,山东六国同仇敌恺,尽全力进攻秦国,则胜负就准说了。对于楚国来说,错过了这个进攻秦国的机会后,无疑是比较可惜的。虽然邯郸之战时,楚国终于出兵救援赵国,但是,楚国依然没有从秦国手上夺回被攻占的疆域。对此,你怎么看呢?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