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玄奘法师还是有太多的争议了,那么真正历史上的玄奘法师是怎么样的呢?相关的问题还是很多人问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公元602年玄奘出生在刚刚统一的隋朝洛州缑氏(今属河南偃师),姓陈名祎是家里第四个儿子。《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的高祖和曾祖做过北魏的太守,父亲陈惠虽然只是隋朝的县令,但他重儒学,玄奘从小就接受了儒学的熏陶。父亲去世后,二哥出家,玄奘就跟二哥开始学习《法华经》、《维摩经》等佛家经典,13岁受大理寺郑善果激赏,破格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在洛阳净土寺跟景法师学《涅槃经》,从严法师学《摄大乘论》等。后研习佛法多年,反而对所学越发困惑。
玄奘负笈图
当时北方流行已久的《涅槃经》、《成实经》、《毗昙》与真谛在南方译传的《摄论》、《俱舍论》,翻译不畅义理含混,甚至一些重要理论都有很大分歧,特别是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异,鉴于南北对法相学的分歧之大,为融合二者学说解开心中所惑,心中开始生出西行的念头。直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这一年(公元626年),天竺僧人波罗颇迦罗密多罗(简称“波颇”)法师抵长安,在那烂陀寺讲授总赅三乘学说的《瑜伽论》,于是下定决心发愿西行求法以破解中土佛学之分歧,决定亲自前往西域求学取经。#南京玄奘寺庙#
那烂陀寺遗址
当时的唐朝初立,与西域各国的关系非常不稳定,当玄奘向朝廷提出去往西域取经并未获得准许。直至贞观三年,唐王朝发生了巨大的蝗灾,新生的唐王朝饿殍遍野,于是政府允许民众自行出州求生玄奘才得以借此机会偷偷溜出唐朝境内西行。刚出发的玄奘并不知道自己这次的西行取经之旅的终点在哪,只知佛法自西方而来,只要一路向西便可求得真经。
从贞观三年开始,26岁的玄奘法师从大唐国都长安出发,一路向西。穿越河西走廊出凉州,过星星峡、流沙河(莫贺延碛),进入哈密,再穿越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登上帕米尔高原,到了中亚。玄奘一路上得到了沿线地区统治者和老百姓的欢迎和帮助。尤其是高昌王麹文泰的支持,最真诚也最关键。此时,经过一路的打探,玄奘才终于佛教发源于印度(古天竺国),于是线路拐向南方。翻越兴都库什山达坂,从西北印度入境,在印度的多个佛教重镇停下,遍访明师,认真学习。
玄奘西行路线图
这一路的过程描述看似只有区区几十字,但其中之艰辛即使放在当今这个时代也十分不易。步行穿越高海拔区域,经历高寒缺氧以及冰川雪崩,历经各种来自天灾人祸和野兽威胁的凶险。《大唐西域记》曾记载玄奘法师经历了四天五夜滴水未进“几将殒绝”的沙漠孤旅,也曾遭遇天山雪崩“七日之后方始出山,徒侣之中冻死者十有三四”的情形。当时高昌王曲文泰派出25名侍卫护送玄奘,但到了中亚时只剩下18人了,其余的不是因为“头痛”而死,就是遭遇雪崩或冻死在冰山上了。最终玄奘凭借着自己强大毅力和清晰辨认方向的能力,在经历17年之久与行走5万余里的跋山涉水后,通过途经138个国家,将五百二十箧、六百五十七部佛教经典带回大唐。
玄奘西行
自贞观三年出发,直至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当玄奘带着佛经与从天竺一同而来的僧侣经过长安的街道,瞬时引起全长安百姓的关注,人们纷纷涌入街中进行围观。唐太宗听闻有玄奘这么一位从从天竺取经归来的大师,立即命人宣玄奘觐见。于是玄奘在长安稍作休整便去往洛阳与李世民会面。
唐太宗对玄奘西行十七年求取真经这一行为非常钦佩,与玄奘论道时便问道:“法师当初西行取经为何不报知朝廷?“玄奘答曰:”玄奘当去之时,已再三表奏,但诚愿微浅,不蒙允许。无任慕道之至,乃辄私行,专擅之罪,惟深惭惧。“意思是出行的时候多次上奏但都不被批准,没有办法只能私自前行,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到惭愧和畏惧。太宗非常看重玄奘的才能,又知他对西域之风土人情地貌了然于心,曾多次劝玄奘还俗为官,都为玄奘所拒。此后玄奘在长安大慈恩寺专心译经。
玄奘著《大唐西域记》
玄奘西行不仅对佛教经纶进行了正确释义,将错误的佛教思想进行纠正,并且翻译了更多从印度得到的佛经。除此之外,由于玄奘在印度学习佛教思想,促进了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尤其是玄奘回国后,将印度的种族文化、唯识哲学等知识融合到中国的佛学之中。而且玄奘身上有种非常宝贵的精神,乃是为了追求真理,不避风险,面对各种挑战,绝不退缩,甚至不惜冒着付出生命的代价的危险。“安危不贰其志 险易不革其心” 玄奘法师身上的人格魅力犹如明月,既能照看古人,也能照看如今的人们!
下一篇:古代的昆仑奴到底是什么?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