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朝历代当中,每一个朝代的成立,甚至是每一个皇帝的登基都要为自己设立一个元年。就比如永乐元年,康熙元年,乾隆元年等等。这个元年就是指统治者开始执政的第一年,从元年定制的第一天开始,那么就是一个朝代或是一个人的统治开始。这样的习惯甚至一直沿用到了现今,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一样,国庆的第一年其实就是元年。那么在我国的近代史上,民国元年是指的哪一年呢?
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元年。清宣统三年辛亥年(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于武昌起义,推翻清朝帝制。湖北军政府的文告和各省响应的宣言不使用年号,使用黄帝纪元;但革命党人讨论成立共和政府时,认为黄帝纪年也不合民主共和的宗旨。各省代表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在南京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大会,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次年(1912年)元旦正式就职,通电各省,颁订国号为中华民国,并且不再使用帝制的年号,以黄帝纪元4609年11月13日(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并改用公历。中华民国成立前的纪年可用“民前”,例如,民前一年就是1911年。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纪年的起始年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主体纪年和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间(1912年至1926年)的日本年号“大正”一致,即中华民国的“民国N年”,同时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体N年”和日本“大正N年”(至1926年大正天皇驾崩为止)。这是因为中华民国元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创建者金日成的出生年份、以及日本大正天皇的登基年份均为公元1912年的缘故,纯属巧合,三者并无任何关系。此外,民国纪年为全世界使用第二长连续不间断之单一国家纪年法,仅次于兰芳共和国于1777年到1884年的纪年法(兰芳元年到兰芳一百零八年),此纪录于2020年将被超越。
值得注意的是,民国纪年没有法定的规范机关,仅有中华民国内政部民政司的礼制行政科制作国民历,以方便民众查询历法之用;相关法律中也仅有《公文程式条例》第六条规定中华民国政府公文必须注记国历日期。2006年,当时执政的民进党政府曾提倡废除民国纪年、全面改采公元纪年,但最后无疾而终。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