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古代的一种酷刑“人彘”,很多人都会想到那个死的很惨的女子戚夫人,她本是刘邦最宠爱的妃子,然而却因为与吕雉争夺权位,最终落败,吕雉自然不会给她一个好结果,但是做成人彘,这也实在是太残酷了。不过,有传言说戚夫人变成人彘之后还活了三天,那么当时是有什么止血措施吗?这样残忍的刑罚,真的还能再活三天吗?
自从汉吕后所创制的酷刑,用来对付情敌戚夫人后,后人多有效仿。唐代武则天也如法炮制对付情场劲敌王皇后和萧淑妃,并将她们置放在酒瓮中。人彘是历史上对付女子最残酷的刑罚。
在腌制得法的情况下,如果是第二天挂掉肯定史书会说翌日而亡,一个“人彘”可以神志清醒地存活三天以上。
吕后执掌朝中大权之后,立即对政敌、情敌加以报复。她下令将过去受到高祖宠爱的嫔妃一律送入冷宫,命她们做一些最苦、最累、最脏的事情,让戚夫人去干非常辛苦的舂米活,实际上就是一种惩罚。戚夫人从原先享受惯了荣华富贵生活,一下子沦为奴婢,心有不甘,加上思念远在赵地的儿子如意,经常长吁短叹,有时竟伤心地唱起悲伤的小曲:“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长与死为伍!相隔三千里,当使谁告汝?”
戚夫人周围的人听到这凄凉的曲调,不禁流泪。不久,消息传到吕后耳中。吕后从戚夫人的歌词中听出一种怨愤和寄希望于如意东山再起的意味,这让她下决心对戚夫人和如意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有一天,汉惠帝清早起来出去打猎,如意由于睡懒觉,没起来跟着去。吕后终于找到了可乘之机,就派人送去毒酒毒死了戚夫人的儿子。其后,吕雉便下令将戚夫人手脚砍去,剜出眼睛,用铜水灌注耳朵,喂哑药并割去舌头,然后扔到厕所里,把脸划花,任其痛苦的死去。吕雉对戚夫人的这一做法,是“人彘”这种酷刑的最早描述。所谓“人彘”一词,也是吕后所创,意思是“变成猪的人”。
史载吕后的儿子汉惠帝刘盈看到人彘后立马吓病,接着便死了,可见形象可怖。而传闻中戚夫人在茅坑里爬了三天便屈辱的死去了。
而对于刘邦的另一个妃子,薄姬,吕雉就显得仁慈多了。薄姬在成为刘邦的妃子前,曾做过魏王魏豹的妾室,魏豹身死以后,薄姬凭借着美貌进入刘邦后宫。刚开始刘邦甚至完全不记得她,后来因为偶然听起管夫人、赵子儿说起幼年曾和薄姬约定,三人之中不管谁先富贵,都不要忘了其他二人,而现在,两位美人都受到刘邦宠爱,唯有薄姬被遗忘。
刘邦这才对薄姬生出怜惜,宠幸了她,薄姬也因此生下儿子刘恒。后来,薄姬就很少有机会再见到刘邦了,地位也不高。她并没有威胁到吕雉的地位,也懂得谦卑做人,并没有让吕雉恨她入骨,于是,当刘恒被封为代王之后,吕雉所以准许她出宫,从其子到代地就国,是为代王太后。后来刘恒继位,成为汉文帝,薄姬更是成了汉朝太后。当然,戚夫人的惨死也得到了世人的同情怜悯,将她奉为“厕神”,尊称为“戚姑”。明朝冯应京在《月令广义》中曾这样记载“戚姑”的来历:“元宵请戚姑之神。盖汉之戚夫人死于厕,故凡请者诣厕请之。今俗称七姑,音近是也。”此外,也有一说,桂花花神也是戚夫人。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大家都知道吕后和刘邦那是糟糠之妻,当初要不是吕后的娘家接济,刘邦早就饿死了。并且,跟着刘邦打天下,陪刘邦走过最艰难的时候,刘邦在前线打仗,吕后在家伺候刘邦的一家老小,还要给刘邦送饭,最后还与刘邦老父亲一起被项羽俘虏,项羽扬言要煮了她们的时候,刘邦回的话是给自己留一碗羹。
吕后是个好媳妇,但是刘邦不是个好丈夫,再深的爱,经历过以上种种,还有自己丈夫为了自己逃跑,在中途踹自己儿女下车的事之后,也都寒心了。所以,这时候,刘邦在吕后的心中早就不是一个丈夫了,是吕后的合伙人投资者,以后要共享天下的人。刘邦在吕后心中已经是一个烂人了,所以,你觉得她会因为一个烂人去吃醋?
搞笑,吕后是谁啊,那是能跟刘邦出谋划策谈论天下的女人,她的心中只有儿女情长?若不是戚夫人仗着刘邦的宠爱想抢走吕后儿子的太子之位,还设计让吕后的女儿远嫁匈奴和亲,吕后都不稀得搭理她!
刘邦那个烂人的宠爱,你戚夫人想要,哪去就是了,本来我也不稀罕,但是如今你想和我斗法,想要我拿命换来的权势地位,还有我儿子女儿的命,那就踩到我底线了,陪你好好玩玩。
事实证明,戚夫人在吕后面前是个战五渣,就算刘邦死前已经替她娘俩安排好了路,但还是没能救得了她娘俩,一是吕后的手腕厉害,二是戚夫人太蠢。
本来吕后也没想把戚夫人变成人彘,只是让她去干苦力,舂米,结果戚夫人自己作死的唱了一首舂米歌,咋地?你以为你家那个宠你的老头还在吗?现在是吕后当家,没人怜惜你!这下好了,什么“子为王,母为虏”,你这是要告诉吕后你儿子会为你报仇的啊!
自己作死,还捎带上了自家儿子!本来是你自己一个妾,偏偏要与主母斗法,肖想人家辛辛苦苦打拼来的权势,还陷害人家一双儿女,现在败了,让你吃苦头也是应该的,你还不安分,这不是上赶着让吕后斩草除根吗?
在民间,在史籍和言传里,她是一个狠毒的坏女人。但是,政治不是道德宣判场,在权力的角逐里没有好坏之分。衡量一个政治家唯一的标准,是张艺谋《英雄》里那两个重重的字眼——天下。
不喜欢她的太史公这样评价她:“孝惠皇帝和吕后在位的时候,百姓得以脱离战国时期的苦难,君臣都想通过无为而治来休养生息,所以惠帝垂衣拱手,安闲无为,吕后以女主身份代行皇帝职权,施政不出门户,天下却也安然无事。刑罪很少使用,犯罪的人也很少。百姓专心从事农耕,衣食富足起来了。”
作为一名政治家,吕雉是合格的。大乱之后, 拱手而治, 休养生息,终成“文景之治”,她做到了;在时机不到、国力不是很强大的时候,有礼有节地处理外交冲突,她做到了;安定的天下为她证验作为统治者的合格— 虽然,她的人品那样可怕。
而政治无人品。权力的斗争,只有利益,没有品格,在一个以男性为主的权力角逐场里,一个女人要想出位只能比男性更狠毒、更决绝、更刚毅。前有吕后, 后有武则天,她们杀人不计代价是因为她们是女人。她们有先天的弱势,想活着,就必须六亲不认。
但戚夫人呢?她是必死的牺牲品,何至于要做成“人彘”?
当然,戚夫人并不是据记载被做成人彘的唯一一人,人彘这种刑法在吕后以后的历史中被进一步发展。后来的人彘刑法还需割去鼻子,剃光头发,剃尽眉发(不只是把眉毛和头发剃光,还包括眼睫毛),然后抹一种药,破坏毛囊,使毛囊脱落后不再生长,永不再长毛发,然后一根根拔掉,有的嫌累,就一起拔掉。如果有皮掉下来,或者在行刑中就死了,刽子手就会被人嗤之以鼻,甚至丢掉饭碗。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为什么叫做“腌制”呢,那是因为人彘做成以后,为了使受刑者更加痛苦,一般会将受刑者丢入厕所(粪便)、酒或者药水中。使用人彘手段的另一位“高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女皇武则天了,她所用的泡制材料就是酒。
太监和宫女,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显摆和奉承的集中体现。
先从太监来谈起,太监在最早的时候是被强制入宫的,至少从史料的记载来看,在最初的太监筛选过程中并没有那么严格,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拒绝这份高薪职业的。不得已,很多朝代都是采取强制收养幼儿,然后从小开始培养的,对此也引发了大量的骚动事件。
而到了清朝的时候,可以入宫被阉割的人员比例达到了惊人的20:1,同样的,绝大多数太监或者幼儿都是主动选择的。宫女的情况也是这样的,最初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想叫自己的女儿到皇宫中被糟蹋。
这一切的源头就是因为古代的家长们希望有一个体面的生活,这一切除了必要的权力和金钱的控制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当时的家长们也开始喜欢攀比,慢慢的更加要面子。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到现在依然是一个人情社会,这些都没有错误,最大的错误在于很多人对于人情的追求已经远远的超过了自己的生活所需,或者有时候是超越人格的。
但是这些太监和宫女们在宫中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人情待遇,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荣华富贵,即使当时的妃子也很容易变成了殉葬品。最可怜的就是古代后宫毫无底线的宫斗,参与者就是后宫这些享受着所谓荣华富贵的妃子太监和宫女,他们有时候被做成人彘,几乎中国历史上所有的酷刑都在后宫中有体现,这样的面子有什么用呢?
上一篇:项羽和韩信算不算悲剧人物?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