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宋朝的外交手段就是用钱买和平?真的只是被逼无奈么?

时间:2019-05-21 11:20:11 作者:史料不辑 来源:本站整理

宋朝虽然在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十分卓越的成就,但唯独在军事上一直被周边国家所压制,导致宋朝的外交被称为是用钱买和平。当时宋朝每年都会给辽国、金国贡献岁币,以换取两国之间的和平发展,但这样下去始终不是一个长久之计,为何宋朝就没想办法改变自己的军事力量呢?恐怕这其中的缘由外部内部都要承担一定责任,但事实证明用钱还是换不来永久和平的。

宋朝的外交手段就是用钱买和平?真的只是被逼无奈么?

古代东亚的国际关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在以中原王朝为主导的“朝贡体系”下展开的。中国与他国的所有物品、财物往来都可以分为“贡”、“赐”和“币”三种。

一般来说,从附属国而来,不管是通过贸易,还是统治者进献通称为“贡”,相反从宗主国发出的所有物品都是“赐”,国与国之间平等来往称之为“币”。

自秦汉大一统的中央帝国出现后,中华中心论和华夷思想得到进一步强化。在中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游牧民族重利轻名的心态作用下,即便在军事上遭遇不利,中原王朝也会用增加数量的方式将“币”转变为“赐”,所以“贡”和“赐”是这时朝贡体系的绝对主导。

宋朝的外交手段就是用钱买和平?真的只是被逼无奈么?

然而从10世纪开始,先是统一的高丽国结束了半岛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是契丹民族的逐渐崛起,成为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胁,“中华”与“夷狄”之间逐渐扭转,岁币制度也因此正式形成。

石敬瑭创立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是岁币制度的开始。契丹得到北方大片土地后,民族意识被快速唤醒,随后又索要绸绢三十万匹。《资治通鉴》上的记载是“岁输帛三十万”,因为是契丹册封的儿皇帝,三十万帛是后金的“贡”而非“币”,但此举却让契丹的索要变成了每年一次的例行公事。

公元1004年,辽圣宗领兵进犯宋朝。宋真宗本想南逃,但在宰相寇准的苦劝下,最终决定去澶州前线督师。辽军虽一路势如破竹,但大将萧挞览在澶州城下巡视时被宋军用八牛弩射杀,又加之粮草接济困难,辽军士气受到极大损伤。

宋朝的外交手段就是用钱买和平?真的只是被逼无奈么?

此时宋真宗恰好来到澶州,而且还出现在北城城墙之上。皇帝御驾亲征,宋朝几十万军民士气大振。契丹已然强弩之末,但宋真宗贪图苟安,朝中大臣大多惧怕契丹,所以宋军没有趁胜出击,而是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

按照约定,辽宋两国结为兄弟之国,宋真宗称辽国萧太后为叔母,辽圣宗耶律隆绪为弟,然后以“岁币”的形式每年运送银十万两、绸绢二十万匹至雄州。

岁币制度的形成对宋朝带来了两个严重的后果。首先,辽国通过澶渊之盟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在与高丽、西夏的交往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权。同时巨额的财富也弥补了游牧经济的不足,极大地促进了契丹社会的发展。

宋朝的外交手段就是用钱买和平?真的只是被逼无奈么?

其次,花钱买平安成为宋朝的习惯。银十万两、绸绢二十万只占宋朝财政收入很小的一部分,况且自从“岁币”实行后,北方州县出现了长时间的和平,社会生产得到了快速恢复。“自景德以来,四方无事,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

宋朝君臣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往中虽然仍旧保持着大国风范,但却已经从内心中认同了“岁币”这种屈辱的交往模式。因为相比于战争的花费,岁币无疑要小了很多。为了维持来之不易的和平,宋朝始终严格遵守约定,开创了中央王朝向北方游牧民族长期花钱买和平的先例。

抛开民族感情不谈,但从财政的角度来看,岁币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让大宋江山得以维持319年,成为仅次于周朝和汉朝的第三长命王朝。然而只要花钱就能高枕无忧的思想也让宋朝成为对外政策最软弱的朝代。

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上一篇:为何宋朝官员会购买度牒?

下一篇:宋英宗是如何立遗嘱的?

相关文章

图文热点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