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能够开国立唐,李世民同样功不可没,可以说大唐是李渊和李世民共同打下的。李渊也深知李世民的功绩要大于李建成,但他还是选择把太子位封给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虽然立长子是传统,但李世民在军中的声望根本不是李建成能比的,而且李世民肯定也不服李建成。实际上李渊这样做也有他的理由,只是他万万没想到李世民竟敢大义灭亲,强行夺走继承之位。
历史上能被称作千古一帝的皇帝屈指可数,唐太宗李世民便是其一,李世民的能力自然不可忽视的,在当时李渊不可能不知道李世民的能力,但为什么李渊却没有立李世民为太子呢?
首先从周朝开始,中国的皇权一直秉持着,要立嫡长子为储君的规定,几乎唐朝之前,所有的废长立幼,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三国时期的袁绍和刘表,隋朝的皇帝废了太子杨勇。
这些都是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所以李渊,也不得不忌讳着点。
其次,就是因为李渊自身,李世民玄武门政变之后,没几年,李渊就宣布要让位给李世民,后来李渊又当了八年太上皇,才病逝的,他退位的时候,并没有老的不能动,所以说他的退位,也有被逼无奈的原因。
李世民在开拓大唐的时候,手下已经有了很多人才,后来李渊登基,给了李世民很多的便利,甚至大唐的一半权利,是在李世民手里,甚至李渊允许李世民,可以自己制造货币,就连当时太子李建成,都没有这个权利。
李世民的上位已经成了必然的,如果他不政变,他的权利这么大,迟早会被新帝清理,而且李渊当时,也没有能力阻止李世民。
李渊不把太子给了李世民,也是为了自保,问题他是这事确实是做错了,既然任命了太子,还任由李世民发展,甚至提供了一些便利,所以导致了玄武门事变的发生,所以李渊自己,也有一些问题。
其实无非以下几点因素:
一、那个时候,绝大多数人都停留在“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幼”的固有思想下。而且李建成也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陈寅恪评价李建成:然高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即与太宗各领一军。及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珪、魏徵之流即后来佐成贞观之治的名臣,可知李建成亦为才智之人!李渊起兵之前,李建成奉父命在河东招募人才,而后李建成到太原助李渊起兵,随李渊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关,攻克长安。唐朝建立后被立为皇太子,协助李渊处理政事。
李建成多次率军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斩与突厥勾结的刘黑闼,平定山东,足可见李建成并不是历史中记录的草包形象,李世民在登上皇位之后修改历史,极力抹黑他的大哥李建成,所以后代人们都以为李建成不如李世民。事实上他仁德宽厚,跟李渊等长辈关系比李世民亲近,李世民更喜欢花时间和文臣武将研究兵法谋略等治国策略。
二、李世民军功盖世,可以说李唐的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可皇权毕竟是自私的,李渊没有能力把控朝堂的局面,他选择了最保守的一种方法尽量去挽回自己作为皇帝的颜面。李渊清楚的认识到,无论立谁为太子,都会引起党争。如果立李世民为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联手也会反抗;如果过度的贬斥李世民,他也必然会反抗。
在双方的混战中,最后处于不利地位的当然是李渊自己,他甚至有可能因此丧命。当时唐朝已经没有外患,兄弟必然不同心,李渊明白自己当时的处境,所以干脆置之不管。历史上太多老子为了皇权杀儿子的,汉武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李世民威望日增,逐渐成为了那个李渊容不下的人了,甚至有借李建成的手除掉李世民的想法,只是李建成没有那么狠罢了。
三、其实,当年李渊对于造反是迟迟无法下定决心的,最后也是被李世民设计逼迫才正式起兵,所以心里难免对李世民有一些意见和防范。
四、隋朝的前车之鉴,令李渊有所忌讳。废长立幼乃皇家大忌,李渊亲眼见证了前隋杨勇、杨广之间的斗争,他不希望悲剧再次发生!
五、武德末年,唐朝已大致完成了统一,在李渊看来,李世民以战功著称,李建成则以守成为绩,统一后的国家应以文治为主,所以李建成更为合适。
上一篇:武则天是如何对待情敌的?
下一篇:唐朝长安城有哪些“黑科技”?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