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济是魏国四朝老臣,早年曹操将他视为心腹,后来在曹丕、曹睿时期也都身居要职。不过蒋济最后却成为了毁灭曹魏的帮凶之一,因为他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支持者。蒋济身为魏国元老,为什么会答应帮助司马懿呢?实际上蒋济也是被逼无奈,他只能选择相信司马懿一次。等曹氏宗亲被架空后,蒋济也是整天郁郁寡欢,觉得对不起先帝以及曹爽,最后忧愤而死。
说起张辽,他在逍遥津一战中的英勇表现,也让他成为了曹操最器重的外姓将领之一。在这场战役中,镇守合肥的张辽以七千兵马击败了孙权十万精锐。由此,张辽在江东也有了能止小儿夜啼的威名。
但鲜为人知的是,张辽主导的这场战役,只是众多合肥之战中的第二次。而放眼第一次合肥之战,却有一个文臣,他仅凭借着数千援军,便吓退了东吴铁骑。这份功勋,其实也并不逊色于张辽。这个吓退孙权的谋臣,正是曹魏集团的四代老臣——蒋济。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从他最初任职丞相府主薄一职来看,曹操对他还是极为重视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意气风发的曹操在赤壁遭受到了人生中的最大一次惨败。此战过后,曹魏集团在荆州的势力便全线崩溃,只留了荆州北部的一小块地盘。
在此情形之下,孙权发动了第一次合肥之战。在江淮流域,合肥是遏制东吴北上的一处咽喉要镇,此处一旦失守,江东大军说不定真的可以完成进取中原的梦想。据《三国志·蒋济传》记载:“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曹操不是不知道合肥的重要性,但此时的曹魏集团已经元气大伤,他做出的最大努力,也只是让张喜带着数千残兵来做做样子。
对此,蒋济的表现却让人眼前一亮:“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贼所得。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可以看到,蒋济故意给孙权放了假消息,令后者误以为合肥城内仍有四万精兵把守,于是当夜便退回了江东。可在事实上,张喜率领的千人残兵,甚至还没及时来到。
除了吓退孙权之外,蒋济还献计击败过关羽,解了樊城之围。从《三国志·蒋济传》记载的来看,当时的关羽意气风发,甚至还挫败了于禁庞德的援军。消息穿回许昌之后,曹操甚至生出了迁都之意:“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劝说曹操的,只有蒋济和司马懿两人。蒋济认为,关羽过于的锋芒毕露,只会引起孙权的忌惮。他向曹操建议,不如向江东许以重利,把江南一带割给孙权,已换取后者的出手。
"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事情果然像蒋济说的那样,关羽腹背受敌,最终死在了孙权手中。这样一来,樊城之围不仅应运而解,还极大削弱了刘备集团的有生力量,同时又让孙刘联盟彻底宣告破裂。可见蒋济此举,可谓是一举三得。
和司马懿不同的是,蒋济虽然足智多谋,但他却深受曹操信任,是其为数不多的心腹之一。据《三国志·蒋济传》记载:“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指前令与左将军于禁、沛相封仁等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促理出之。”
蒋济经历了曹魏集团四代帝王,在朝堂之中可谓是享有极高的声誉。可令人遗憾的是,蒋济最终受到司马懿的蛊惑,从而做下了一件让他悔恨终生的事情。此举,也是间接葬送了整个曹魏集团,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在魏国建立以后,曹氏宗亲把持朝政的情况就已经出现了。待到曹芳继位之时,大将军曹爽也是权倾朝野。不过后者为人有些跋扈,不懂得维持与百官之间的关系。在此情形之下,颇有野心的司马懿联系到了一批元老,借曹爽乱政为名,策划了一场“清君侧”的行动。这其中,蒋济便是最为坚定的策划者之一。不仅如此,蒋济还多次上书魏帝,弹劾曹爽权柄太大,不过都被曹芳给忽视了。这样一来,司马懿站在为国家考虑的“大义”之上,便成功拉拢到了蒋济这位颇有分量的老臣。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在蒋济等人的支持下,发动了著名的高平陵之变。由于曹爽随同魏帝曹芳外出祭祖,猝不及防之下,曹爽被司马懿击败,并被软禁了起来。“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不仅如此,蒋济还劝说曹爽将兵权交出,并保证司马懿不会加害他的性命。《三国志·蒋济传》注引《世语》曰:“济书与曹爽,言宣王旨‘惟免官而已’,爽遂诛灭。济病其言之失信,发病卒。”
让蒋济没想到的是,司马懿在掌握了朝政大权之后,终于暴露出了自己的野心。他不仅没有放过已经交出兵权的曹爽,还下令夷灭了曹爽三族。同时,司马懿也变得比昔日的曹爽更加专权。为掩人耳目,司马懿还下令封赏蒋济等一批老臣子。对此,蒋济感到十分愤怒,拒绝了司马懿的封赏,不久之后,蒋济便因此抑郁而终了。对此,史学家孙盛也曾评价蒋济“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如果让曹操得知自己信任的的心腹大臣蒋济,受司马懿蒙骗而间接葬送了他的一生心血。不知这位枭雄,会作何感想?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