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高力士到底是小人还是忠臣?

时间:2019-08-02 16:21:12 作者:寻根拜祖 来源:网络

在很多人眼中,唐玄宗身边的高力士,应该就是一个小人,奸臣的嘴脸,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还是因为很多影视剧里面出现的高力士,都被塑造成了一个小人的形象,尤其是他为李白脱靴这段故事,自然更是让人对他没有什么好感。但是,真实历史上的高力士,真的就是一个奸臣吗?高力士的真实面目到底如何,一起来看看吧。

高力士到底是小人还是忠臣?

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太监,非高力士莫属。高力士恐怕是历史上,唯一被称为“贤宦”的太监,他官至骠骑大将军,封齐国公,开府仪同三司。上有君王宠信,下有百官追捧,即便皇室子弟,都对恭敬有加,连太子都得称他为“二兄”。最难得的是,高力士风光一辈子,除了受到李辅国陷害,被流放两年,他可以算得上善始善终了。

正确评价高力士,是一件比较难的事。如果放在古代的历史环境,高力士无疑是纯度很高的忠臣;如果以今天的环境,放在更宽广的历史视角里,高力士的“忠”,无疑要打折扣,但无论如何,滑落不到“奸”的行列。

高力士的传奇一生

高力士有一个很厉害的祖先——冼夫人,南北朝时期,协助南朝镇抚边疆的巾帼英雄,高力士是她的第六代孙。高力士自幼卷入当地人的谋反罪,被阉割罚入宫中为奴,那一年他才九岁。

高力士在武则天身边度过了少年时期,景龙年间,得以侍奉比他小一岁的楚王李隆基。高力士的发迹,就是源于他参与了李隆基的唐隆政变和先天政变,成为李隆基登上皇位,最得力和最忠心的助手。

开元初年,高力士接管内侍省,兼右监门卫将军。李隆基说:“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可见高力士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基于李隆基的信任,高力士相当于半个宰相,所有呈报的公文,都先到他手上,小事直接裁决,大事再呈报李隆基。因而,高力士权倾朝野,无论王侯将相,还是皇亲国戚,无不拜倒在他的门下。他所推荐的人,在朝中都是权倾一时。

高力士受到的恩宠,福及父母,本是罪犯家属的高力士父亲,被追赠广州大都督,母亲被封越国夫人。高力士还娶了一个官宦人家女儿为妻,岳母去世,各地到京城来送礼的,挤满长安大道!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一行逃往蜀地,在很多官员纷纷投降安禄山的危局下,高力士不离不弃,一路追随唐玄宗。返回长安后,唐玄宗被幽居西内,面对李辅国的迫害,高力士正色怒斥李辅国,保护了唐玄宗,也因此得罪了李辅国。

上元元年,76岁的高力士被李辅国矫诏,流放贵州。两年后,唐代宗即位,大赦天下,高力士回归京城,刚刚走到朗州,得知唐玄宗驾崩的消息,他“北望号恸,呕血而卒”!

高力士到底是小人还是忠臣?

高力士的“红黑历史榜”

一位太监,获得如此大的权势,与其身份极不相符,也与太监的形象相去甚远。那么高力士到底是红是黑,是忠是奸?

高力士的“红”是基本色调,他作为唐玄宗的政治助手,无论在唐玄宗登基前的两次政变,还是登基后的朝政协理,都为开元盛世的创造,做出了巨大贡献。历史虽然没有详细记录下,高力士在惊心动魄的政治风暴中的表现,也没有刻画他处理朝政的苦心经营。但唐玄宗的信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已经说明了一切。

另外,作为唐玄宗最信任的人,高力士也对得起这份信任,他跟随唐玄宗五十余年,始终不离左右。即便在唐玄宗最落寞的时候,即使在大唐最危急的时刻。可以想象,即便面对安禄山的刀,高力士也不会改变他对唐玄宗的忠诚。

高力士的“黑”大概主要有以下几件事:

第一件事是帮助唐玄宗纳媳,娶了杨贵妃,这件事让高力士成了一个不光彩的皮条客。其实这很可能是一个误会,《新唐书》记载:“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

请注意,给唐玄宗出主意的那个人,史书记载是“或”,也就是“有人”,至于这个人是谁,不知道,账算到高力士头上多少有点冤枉。

高力士到底是小人还是忠臣?

第二件事是,高力士举荐过一些存在争议的人物,这些人做出了很多玩弄权术、违法乱纪的事,让高力士跟着吃了不少锅烙。不过,对政治人物的评价,大多很难一刀切。

比如李林甫,这位半白半黑的宰相,玩弄权术那是家常便饭。比如受到诟病最大的宇文融,这为被人说成恶人的大臣,在知人善任和解决农业问题上,就很有建树,他解决了让农民增收让国家增税两头难的事。这两人都得到过高力士的保举或庇护。

高力士无论举荐谁,都有一个基本原则:不护短,“虽至亲爱,临覆败皆不之救。”即便最亲的人,犯了法坚决不出手相救!这就是高力士即便受到拖累,也没有被斥为结党营私的原因。

第三件事是,在马嵬坡劝唐玄宗接受政变者要求,绞杀杨贵妃。有一件事要先确认,马嵬坡事变,陈玄礼肯定是政变参与者,高力士应该不是。面对政变者处死杨贵妃的要求,唐玄宗不忍,高力士劝他说:

“贵妃诚无罪,然将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这件事被人误以为高力士是阴谋参与者,其实不然,高力士敏锐地观察到,政变所蕴含的巨大危机,倘若处理不慎,唐玄宗命丧马嵬坡也不是不可能发生。所以,他建议接受条件,处死杨贵妃,本质上还是为了保护唐玄宗。

第四件事就是著名的“脱靴事件”,说李白酒后发狂,令高力士替他磨墨脱靴,让他受尽侮辱。高力士为了报复李白,故意曲解李白的诗,挑拨杨贵说,李白将你比作作风不正的赵飞燕。由此杨贵妃很生气,多次阻挠唐玄宗对李白的启用。

其实,这个故事是野史,当不得真,为了显示李白的恃才傲物,拿高力士来衬托而已。

可见,高力士的黑榜,大多都站不住脚。

高力士到底是小人还是忠臣?

不同视角下的“忠”与“奸”

关于忠和奸的界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是不同的。放在君主专制时代的背景,“忠”首先是指对帝王的忠诚,其次才是对社稷的忠诚。而我们今天理解的“忠”,是指对国家的忠诚。

这两个视角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帝王的利益不一定就代表国家利益,在很多时候,这两种利益是冲突的,至少存在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冲突。

毫无疑问,高力士对唐玄宗个人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唐玄宗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之时,高力士的选择,在两种不同视角下,就有截然相反的结论。

唐玄宗晚年犯了太多的错误,如果高力士是一个以社稷为先的忠臣,他的选择应该是竭力匡正。显然高力士没有做到,他眼看着唐玄宗,在昏聩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比如杨国忠的奸诈,安禄山的野心,这些人人皆可预知的后果,要说与政治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高力士看不清,那就太小看他了。可自始至终,不见高力士有重磅进谏。以古人的眼光看待,情有可原,以今人的眼光看待,他就是愚忠!

不过,如论如何,高力士与“奸”的距离还是比较远的。

当时有个叫张少悌的书法家,在高力士的墓碑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我觉得是对高力士最到位的概括:

“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故近无闲言,远无横议。”

高力士做人做事很公正,不偏激,得宠不骄,顺从唐玄宗但又不谄媚,有不同意见又能做到不冒犯主人。这就是高力士能在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能始终宠信不衰,周边的人又对他无可指摘的原因!

高力士到底是小人还是忠臣?

回归纯粹的世界

其实,抛开政治因素和历史环境,单纯回到人性的层面,也许高力士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副更加有血有肉的形象,这个世界也许更加纯粹而又温馨。

高力士九岁进宫,在唐玄宗身边生活了五十多年,对无儿无女的他说,一生的情感,都投注在唐玄宗身上了。而那个让他倾尽心血的人,恰恰又是一个身份极其特殊的。

所以,自始至终,高力士作为一个纯粹的人,他扮演了两个角色:亲人和奴仆。

我们再来对照张少悌的评价,解析一下高力士的内心。“中立”是亲人身份,“不倚”是奴仆身份;“得”是亲人身份,“不骄”是奴仆身份;“顺”是亲人身份,“不谀”奴仆身份;“谏”是亲人身份,“不犯”是奴仆身份。

也就是说,高力士一辈子就是在两个身份之间跳跃,既维护了亲人之间的感情,又守护了主仆之间的界限。正是这种恰当的关系处理方式,让他和唐玄宗结成了牢固的情感纽带,也成就了一段半是主仆半是亲的君臣佳话。

假如高力士打破一下他的“忠”内涵,显然就破坏主仆关系,或者亲人感情,那么他与唐玄宗的和谐关系将不复存在,剩下的“忠”,又能维持几日呢?

总而言之,放在封建社会的历史环境,高力士的忠诚无可置疑,虽然以今人的眼光,这种忠诚要打折扣。回归到纯粹的人性角度,高力士就是竭尽全力,来扮演好他对于唐玄宗的两个角色而已,用“忠”或者“奸”来概括,显得那么苍白无情。

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上一篇:唐朝为什么宫变不止?难道还要李世民背锅?

下一篇:唐朝时期的唐话在汉语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相关文章

图文热点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