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侍卫下水救朱标是应该的,在古代朱标身为太子,又是他们的主子,那侍卫下去救人也是理所当然,但是这救人的侍卫们最终却是不同的结局,有的救人就能得到赏赐,被朱元璋连升三级,但是有一些却被朱元璋下令杀了,这究竟是为何?这些被杀的侍卫为什么会有如此悲剧的结局,他们不是也救人了吗?
朱标在历史上以宅心仁厚著称,和他那刚猛的父亲简直是两个极端,他是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朱元璋对他也是寄予厚望并加以信任,因此朱标在朱元璋面前也是有话语权的,他和马皇后是唯一敢劝并且能劝住朱元璋的人,所有有许多功臣在朱元璋的屠刀下被拉了回来,但是在就他的老师宋濂时,却遭到了父亲的断然拒绝,朱标一气之下,欲跳河轻生,幸好被身边的侍卫给救了回来,但这些侍卫最后却被朱元璋给杀掉了,这到底是为何呢?
宋濂是太子朱标的老师,和刘伯温、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连朱元璋都盛赞他是“开国文臣之首”,可见对他的评价是相当高的,1377年,67岁的宋濂决心辞官回归故里,对于宋濂的辞官,朱元璋是给足了面子,亲自为其饯行,宋濂也很感动,拉着朱元璋的手老泪纵横,答应每年都会上京看望朱元璋。
宋濂一生受人尊崇,可他却出了一个不孝的孙子,给他原本祥和的晚年招来了杀身之祸,洪武十三年,宋濂的长孙宋慎卷入胡惟庸的谋反案中,致使宋濂一家遭祸,其次子宋璲和孙子宋慎都被诛杀,按照大明的律法,宋濂他们全家是难逃一死的。
向来喜欢搞连坐的朱元璋杀气腾腾,打算把宋濂一并料理了,满朝文武人人自危,噤若寒蝉,没有人敢替他说一句话。
这时朱标冒着极大的风险向当时处于暴躁中的朱元璋求情,但朱元璋态度坚决,执意要处死宋濂。
朱标乞求说:“他是我的老师啊,您就不能法外开恩吗?”
正在气头上的朱元璋口不择言的说了一句“等你做了皇帝再去赦免他吧”。
朱元璋说的是一句气话,但朱标听了犹如五雷轰顶,让他羞愤难当,这不是说他大逆不道吗?
朱标一时也想不出什么法子救老师,情急之下就以跳河轻生来威胁朱元璋放过老师,他是玩真的,说跳就跳。
朱标身边的侍卫一看主子跳河了,都吓得不轻,赶紧脱衣下河救人,性急的人和着衣服就跳了下去,很快就将朱标救了上来。
朱标这惊天一跳把强势的朱元璋也给震住了,也着实吓住了,连忙说“你个傻儿子,老子杀人,关你屁事,至于寻死寻活的吗?”
你还别说,朱标这一跳还挺管用,朱元璋见儿子能用死来救老师,很是欣慰,于是就答应了他,放过老师一马,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将宋濂流放四川茂州。
朱元璋对于这些救太子的人是赏罚分明,脱衣服下去的人一律斩首,没有脱衣服就下去的人连升三级,朱元璋给出的理由是,太子都跳河了,你们还有时间脱衣服,等你们脱完衣服再下去救人,还来得及吗?简直没把太子当回事,不杀你杀谁?
我们通过影视剧看到朱标是个仁慈到软弱的形象,而且经常与朱元璋的施政方针有矛盾,但其实在许多方面古被误导了,朱标从十岁起就被立为吴王(朱元璋曾当过吴王)世子,到明朝建立后成为皇太子,直至洪武二十五年时以三十七岁早逝,其太子之位一直坚如磐石。
而自洪武十年后,朱元璋就下令“朝政政事先启请太子处理,然后奏闻”,这在历史上绝对是少见的,帝王们都很难做到放手让太子参与政事,要知道让太子处理朝政会对皇帝的权利构成相当大的威胁,搞得不好就架空了皇帝。
这说明朱元璋对朱标有极大的信任和真心倚重才能有此决定,朱标主持朝政达十五年之久,却从未见朱元璋有公开对朱标处理政务不满或更换太子的意向。
朱标主政期间,也是明朝四大案件中除朱标去世后爆发的蓝玉案以外的三大案爆发期间,可以说朱标是主持了明朝政治大案处理的,而除了为爱孙牵连进胡惟庸案的老师宋濂求情这种小事外,看不出朱标与朱元璋在大政方针上明确的对立,而朱标有时为其他藩王或功臣向朱元璋求情,与其看作是与朱元璋作对,倒不如说是朱元璋安排太子朱标向兄弟和功臣示恩更可信,,否则很难想象朱元璋真要处置的人会因求情而被放过。
所以说朱标和朱元璋是彼此配合密切的政治红白脸,朱标是朱元璋的政治缓冲器,而朱标又能借助朱元璋的威慑而使人心归附自己,但二者的立场和利益是一致的。
东宫太子是皇族里最惨的一个职位,就是整天的等待着皇帝死去,成天的谨小慎微,夹着尾巴做人,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朱元璋是个火爆脾气,阎王性格,动不动就拿大棒子打屁股,搞个大动作株连上万人,朱标能从世子再到东宫太子的位子上一路坐到死,且从未动摇,不得不说朱标是绝对有过人之处的。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