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是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他即位后先是平定了弟弟共叔段的叛乱,然后带领郑国发展经济、农商,使得郑国一度成为各个诸侯国中的小霸王。实际上在郑武公立储时,武姜希望能立小儿子共叔段,但郑武公还是决定立长,武姜对大儿子郑庄公并不算好,他担心郑庄公会因此报复,所以决定发动叛乱。只不过叛乱以失败告终,郑庄公和他母亲的关系也跌至冰点,差点是永不相见。
前几年大火的清朝剧《宫》中,雍正在还未继承皇位之前,他的亲生母亲在两位儿子中,明显地偏爱自己的小儿子,也就是十四阿哥,希望小儿子能够继承皇位,哪怕是牺牲了大儿子的利益,这样的母爱实在是不公平。但真正的历史并不是这样的,可有另一段历史确实与这个剧情极为相似。
春秋时期郑国的庄公的母亲就是如此偏心,因为在生庄公的时候,她遇上了难产,万幸最后母子两人平安,可这位母亲仍旧是觉得不顺心,武氏很是讨厌大儿子,给他起名的时候,也没有父母美好的期望,取名为“寐生”,意思是倒着生,如此草率,平日里对寐生更是草率。
三年后武氏又生了小儿子,与大儿子不同,武氏很是疼爱小儿子,两兄弟的感情也不是很好。但他们的父亲并没有如此偏心,对待两位儿子一视同仁,吃穿用度皆是继承人的待遇,所以庄公也只是从小缺了母亲的疼爱而已,但他没有想到日后没了父亲,他们母子俩完全将他当作是敌人,弟弟甚至是想造反,夺了自己的皇位。
在郑武公病重卧床的时候,武氏和小儿子已经担心皇位的继承问题了,武氏多次说明想要让小儿子继承皇位,可郑武公清楚两个儿子的资质,他嘱意让寐生继承皇位,所以屡次拒绝武氏的请求。在他死后,果然是寐生继承了皇位,成为了郑庄公。
可这时的武氏却是慌了,她认为自己这些年来一直苛待大儿子,现在他继承皇位了,那么她日后就没有好日子了,所以她将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于小儿子身上。但其实寐生不会对她这个亲生母亲如何的,她的好日子还是会继续的,若她后来没有搞出那些幺蛾子的话。
为了自己日后的生活能有个保障,武氏多次请求寐生能够赏赐弟弟一块封地,但这块封地却是极为重要的封地,地理位置尤其重要,易受难攻,事关国家安危,郑庄公自然不会轻易赏赐,他清楚母亲的野心,再说他们兄弟两人也没有太深厚的情谊,所以庄公拒绝了母亲的请求。
一计不成另生一计,武氏希望他能够赏赐京邑,京邑虽然比不得上块封地重要,但也是富庶之地,对他们有利无害,武氏多次请求,念在母子之情上,庄公只能将这块地赏赐给了弟弟。原本以为弟弟能够就此安分,可母子二人做得更为过分,仗着天高皇帝远,背靠富庶之地,弟弟竟然是开始了招兵买马,甚至不将庄公放在眼中。
这样的行为在君王眼里无疑是挑衅,庄公对这两个亲人也彻底失望了,本想着他们还是有血缘亲情的,可这样看来别人根本没有重视亲情,所以庄公也不打算宽容了。他没有立即动手,反而是任由弟弟叔段发展。
没有被管束的叔段以为哥哥怕了,在封地上更是胡作非为,惹得百姓不满,甚至是自封京邑太叔,这样的行为让大臣们实在看不过去,认为他藐视君王,封地都是有规定的,城池有范围限制,若是超出限制,那就违反了规定,可叔段如今的所作所为,都是越矩,丝毫没有将国君放在眼中。
大臣们也纷纷劝谏庄公,希望他能够处罚叔段,但此时的庄公表示这一切都是他的母亲所做,他身为儿子,不能够违反孝道,只能任由他们继续胡作非为了。叔段一直没有受到处罚,更是肆无忌惮,终于在一天,他起了反心,更庄公却是有了十全的准备,叔段输得很惨,落荒而逃,其实早在很久之前,庄公就清理了叔段放在自己身边的探子,清除了潜在的威胁,他做好这一切,只等着叔段自投罗网,一举根除。
而他们的母亲武氏,也被他发配到了河南,终生不见,但庄公还顾及着自己的孝名,在发配母亲不久后,他就多次表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经常派人送去东西,后来大臣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也想迎合皇帝的心思,让母子二人相见,也算是给了彼此一个阶梯,母子的关系得到了缓和。
这样看来庄公并不是优柔寡断,而是有着自己的心机,若是一开始就处死弟弟,违背母亲的心愿,那么他便会落到个不孝的名声,所以他任由弟弟发展,等到叔段背负了谋反大罪后,他不得不处罚,这样一来便能保全他的名声,百姓也会更加地支持他。与其杀弟弟落下坏名声,不如先把他的野心喂大,让他自己作死,等到他的行为超越社会底线,那么他即使活着,也是虽生犹死,要承受口诛笔伐,死了,更是民望所归。由此可见庄公城府之深。
上一篇:秦武王真的举鼎被砸死了吗?
下一篇:蔺相如和廉颇真实关系如何?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