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也可称之为“夏”或是“诸夏”等等。这是古代居住在中原一代地区居民的自称。大约在5000年前,在黄河中下游,华山与夏水之间分布着非常多的部落,这其中就包含了炎帝与黄帝的部落。而炎帝与黄帝部落,在后期通过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进而,形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华夏文明”。
据史书记载,在“三皇五帝”之中,“五帝”的首位就是黄帝,所以,后人就把黄帝称作了华夏族的始祖。在黄帝之后,就出现了:帝喾、唐尧、夏禹等人。大禹是轩辕黄帝的嫡系,是夏后氏族部落的领袖。因为他治水有功,从舜那里继承了王位,并在诸侯的拥戴之下,成为中原各部落的共主,之后,更是以阳城为都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夏朝作为中央王朝,它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的王室,在血缘上有一定的宗法关系,在政治上也维持着分封关系,在经济上更有着贡赋的关系,这也构成了夏朝的核心领土范围: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到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的交界之处,南部到达湖北省北部,北部则到达了河北省南部,领土210万平方公里左右。
即便如此,此时的夏朝所处的地理位置,只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到了商的时候,除上述土地外,还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重庆和四川的一部分,此时的领土面积到达了320万平方公里左右。
到了西周时期,周朝的人因为居住在西边,要去中部的河洛地区,则要行军四十多天。所以,周武王为了更好的控制东部地区的广大领土,就想在洛阳一带建造一座新的都城。但是,不幸的是,周武王在灭掉商朝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而一直辅佐周成王的周公,在平定叛乱之后,就在洛阳盖起了两座城池,西面用来当做王城的宫殿,东面用来当作宗庙。据史书记载,这些地方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是为了让周天子,可以更好的管理周边的各个诸侯,可以集中自己的王权,而选择的都城。
西周时期,国家统治者为了赏赐有功之人,就把土地和百姓,一起分给了这些有功之人,让他们分别建立自己的领地,以拱卫王室。根据功劳的大小,分封的领地面积与诸侯的爵位,都会有所不同。但是,诸侯必须服从于周王室,按期纳贡,随同作战,保卫王室。
周朝的统治者将自己的权力分给了各个诸侯,但是,为了能够将领土都掌握到自己的手中,周朝的都城就要选在天下的正中央,这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领土内的所有的百姓。这在后世出土的许多文物资料中,就有着相关的记载。
但是,西周时期的领土范围基本与商朝差不多,340万平方公里左右,主要则以东南沿海为中心。
在周武王统治时期,周朝还受到了许多外族的入侵骚扰。为此,周武王经常为了国家的大事担忧,随后不久,周武王就病逝了。但是,朝中的三监不满周公来执掌政权,就和商纣王的儿子一起联合叛乱,周公历经三年,才把这些反动势力一一打倒,最终,拨乱反正。
为了进一步扩张自己的领土,也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周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把商朝遗留下来的百姓,都拆分开来,让康叔来治理商都的朝歌,让商纣王的庶兄子健建立宋国定都在商丘。为了加强对商人贵族的管理,他们也做出了很多的措施:
让那些商人自己组建军队,并把周天子的军事力量加入到他们之中,加强管理;在东部新征服的地区建立起了陆国,将周朝的心腹都安排在了周边。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之下,各个诸侯国都能与周边的部落一起协同作战,发展壮大。
周朝的人都说自己是夏朝的后人,所以,称自己为“华夏”、“诸夏”与周王朝敌对的四方部落则称为“四夷”。当时,周朝人认为:只要能够遵守周礼,就可以被称之为“诸夏”,而“华”则是用来形容汉服,“夏”主要指“行周礼”的国家。
周朝人把洛阳当做政治、经济中心,以它为中心,不断地向外扩张自己的领土。因为,各地的诸夏都有想要融合在一起的心愿,所以,慢慢地这些部落就开始强大起来,并主动向周朝靠拢,和周朝相结合在一起,从而,将中国的文化领域不断扩大。
剩下的其他国家,比如:吴国,越国,楚国,徐国等,他们都从中原向南方迁移。然而,齐国、鲁国、秦国等,则开始扩展自己的领土。直到到战国时期,诸夏所管辖的领域已经是周朝当时的几十倍了。此时,很多部落都已经融合在一起,为后来秦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后来,秦朝在统一天下的时候,向北攻击匈奴收取了河套地区,往南平定了百越,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实现了大一统,从而,让中国进入到了一个真正的大统一时代。此时的领土范围则是360万平方公里左右,包括整个宁夏并包括重庆全部和更大的几乎整个四川的土地。
最终,在秦朝的统治之下,不仅民族之间进行了大统一,就连领土也进行了统一管理。正是因为这样的大一统,无论是皇权还是领土,都得到了全面的集中。而中国最初的领土,也从周朝的一点,扩充到了现在的一大片疆域。
可以说,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国的领土也在不断的扩大,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中国大统一的这段时间内,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苦的奋斗历程,最终,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华夏民族”。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