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哲学家,相信大家都已经听说过不少关于管仲的故事。实际上,管仲在处理民生方面也颇有心得,他为了提升齐国百姓的收入还有国库纳税,决定把副业当做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后管仲推出五项政策,使得齐国农工商皆重。实际上齐国能够顺利称霸,管仲是功不可没,没有他或许齐国难以展开霸业。这次就介绍下管仲在经济方面的成就,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都知道,管仲在内政方面的改革,不但使人民承受的赋税减少,还增加了人民的收入。
不仅如此,管仲还积极地发展国际贸易,将齐国的鱼、盐、丝织品等产品销往他国,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吸引他国商人来齐国做生意。
其具体的策略,最主要是优待外国商客——关税和市场税择一,空车或是背负之物不征税。到齐桓公十九年时“弛关市之征,五十而取一”。由此可见,在这个时候关税变得很轻——只取百分之二而已。到齐桓公称霸后“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以为诸侯利,诸侯称广焉。”又再次减轻,甚至没有了关税,只要检查物品而已。
关税方面已经非常优惠了,管仲还想到在服务方面下功夫来吸引商人。齐国为商人建造居住地点,有一辆马车的货物就供应饮食,有三辆就加供应马的饲料,有五辆就再供应五个仆人。
通过这一系列的服务和优惠,果然使得各国商人纷纷到齐国来做生意,让齐国因为国际贸易而得到不少财富。
管仲认为发展副业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些副业使国家为富,反之为贫。从齐国对于副业的重视可以看出,管仲不仅尽“地利”,而且多方开发资源,更是利用奖赏的方式,使人民积极行动。
如此一来,不但增加了人民的收入,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种植桑麻,“民之通于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管仲继承齐国种桑养蚕的历史传统,并且制定出具体的政策,扶持桑麻种植及养蚕业的发展。规定在房宅左右要种植桑麻,支持妇女养蚕、纺织。传授土壤知识,指导种麻。每年阳春,对养蚕能手给予奖励。
二、畜养六畜,“民之能蕃育六畜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管仲对六畜饲养实行保护鼓励政策,反对对畜养六畜征收赋税,并且规定:杂草丛生的洼地,不适合粮食生长,应作为饲养麋、鹿、牛、马的牧场。在春秋两季,把幼畜供应给百姓,把老畜杀掉卖出。同时,建立固定饲养场,设立负责记载牛羊繁育并查管牧养事务的官吏,若此官照料牛马没有折损死亡的,提升一级。这样有利的调动人们养六畜的积极性,促进六畜兴旺。擅长畜养者也给予奖励,增加其积极性。
三、多种瓜蔬,“民之能树瓜瓠荤菜百果使蕃袬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我们都知道,蔬菜瓜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副食品,因此管仲也非常重视。
四、植树造林,“民之能树蓺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管仲对国家土壤性质、地势做出细致分析,提出了植树的基本要求,利用房前屋后种桑麻,城墙周围种荆棘,以固城防。大堤上错落种植灌木与杨柏树,保护堤坝。限制进入山林砍伐的时间,重视森林防火问题,奖励植树有功者。
五、不违农时,“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百姓不仅要承担国家的赋税,而且要承担各种力役。为了不影响农业生产的进行,管仲提出了“无夺民时”。各种徭役必须在农闲时征发。春秋时的徭役非常严重,军役、筑城、建造宫殿等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而统治阶级往往不顾生产的实际情况,经常在农忙时节征发徭役,迫使百姓不得不中断正在进行的农活,应征服役。这不仅给百姓造成了经济方面的负担,也影响了国家正常生产发展。
我们都知道,种植作物需要看时间来决定的,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是有规定的,因此如果在不当的时间要农民服役,不只会影响到谷物的生长,也会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强兵方面,齐国首先作“三军”,并且为了避免使其他诸侯国察觉齐国是在练兵,所以将“军令”寓于“政令”之中,使其他诸侯国疏于防范。
在春秋两季以猎为名,实际上是要练兵。练兵之方法,是四民分业的“加强版本”——五家一组,他们从小比邻而居,一起嬉戏、玩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五家人感情皆善。这样上战场时,五人会互相帮忙,光看背影就知道是自己的同伴,绝不会认错。如此一来,增加作战时的生存率和团结性。
对于兵甲缺少的情况,管仲也提出了解决方法,他设计以甲兵赎罪之法,其结果是“兵甲大足”。齐国考虑到民生,以法令规定男女婚姻勿失其期,实际上,这与增加兵源有关。管仲认为齐桓公不应该只解决眼前的问题,要从根本着手,才能完全阻断问题之产生。因此规定男子三十而室,女子十五而嫁,不仅是解决失婚问题,实际上与增兵也有相关性。
齐国的政策农工商皆重,尤其管仲自己曾经当过商人,所以对于国际贸易很有心得;在强兵方面作三军,又强调要低调练兵,使其他诸侯国疏于防范;社会福利也相当完善。可见,齐国的改革是成功的。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