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之和陈霸先两个人,同样都是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人物i,而且一个是将军,一个是陈朝的开国皇帝,两人也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所以很多人可能都会想要知道,这两个人之间是不是有什么样的联系呢?那么究竟,陈霸先和陈庆之两人有没有一种联系,他们俩是不是同一家人?两人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其实这两人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关系。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出身寒门,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颇受信任。梁普通年间,任武威将军、宣猛将军等职,带兵有方,善抚军士。
梁大通元年(527年),与曹仲宗、韦放会攻北魏涡阳(今安徽蒙城)。陈庆之仅率麾下200骑奔袭,破其前锋,又背涡阳城与魏军相持。魏军筑13垒,陈庆之领兵夜袭4垒,迫涡阳城主王纬出降。梁军乘胜攻破其余9垒,俘斩甚多。大通二年(528年)十月,为飙勇将军,奉命护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颢北还。次年四月,自铚县(今宿州西南)至梁国(今河南商丘县南),击败拥兵7万、筑垒9座的魏将丘大千。在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大败魏将元晖业2万人。五月,连拔荥阳、虎牢二城,长驱直入,护送元颢到洛阳(今洛阳东北)。至此,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后来,北魏重兵回师洛阳,元颢大军惨败,陈庆之也随之而败。最终,陈庆之只身潜返江南。中大通二年(530年),在悬瓠(今汝南)破魏颍州刺史娄起等人,又在楚城(今信阳北)破魏行台孙腾等人。大同元年(535年),与东魏尧雄交战2次,皆失利而还。大同二年(536年),破东魏将领侯景,进号仁威将军。
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谥号“武”。长子陈昭继承他的爵位。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
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祖籍颍川(今河南禹州),汉太丘长陈寔之后,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557年-559年在位)。
早年担任新喻侯萧映(梁武帝侄子)传令吏,受器重。大同十年(544年),广州兵乱,萧映被围,陈霸先一战解围,受梁武帝瞩目。次年,受任为交州司马,前往交州讨伐李贲等人。侯景之乱,陈霸先得知都城被围,立即准备赴援。大宝三年三月,在建康摧毁侯景势力。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王僧辩镇守在建康。梁承圣三年(554)九月,梁元帝被西魏所杀。陈霸先与王僧辩迎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至建康,准备称帝。承圣四年,北齐派兵南向,护送贞阳侯萧渊明即位。九月,陈霸先在京口举兵,除去王僧辩,把萧渊明赶下台,萧方智登基称帝。陈霸先总摄梁朝军国大事,分别于绍泰元年(555)底和太平元年(556)六月,先后击溃北齐两支武装力量的大规模进犯。后进爵为公,拜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进封义兴郡公,拜大傅;又进位相国,总百揆,加九锡,封陈公,寻进爵为王。
太平二年(557)受梁禅称帝。永定三年(559年),陈霸先去世,在位三年,享年五十七岁。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万安陵。
随着西晋八王之乱的发生,加上众多胡人纷纷举兵造反,整个中国北方彻底沦陷,晋朝皇族只好迁都南京成为东晋。而黄河以北则被胡人彻底占领,汉族人民遭遇到了空前的屠杀,整个北方十室九空,在历史上被人称为“中原陆沉”。在后来的南北朝对峙中,涌现出了很多被人所津津乐道的著名人物,其中陈庆之的故事流传甚广。
“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童谣流传了几个世纪,主要讲的是一位不会骑马射箭的白袍儒将,被伟大领袖毛泽东称为“千古之下,为人神往”,那么这样的一位著名将领却没有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流传是因为一些什么原因呢,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关于陈庆之的故事。
作为寒门出身的陈庆之在重视门阀的南北朝时期本来是没有出仕的机会,但是碰巧,他曾给年少的梁武帝萧衍做伴读书童。平时喜欢读书的陈庆之对于围棋有着强烈的嗜好,而这一点恰恰符合了萧衍的胃口,随着时间越来越长,两人之间的情谊也更加深重。在萧衍登上王位之后,对于陈庆之多年的陪伴非常感动,便任命他做了主书一职。在任职期间,陈庆之大肆招揽门客,只希望终有一天可以成为萧衍的左膀右臂。
在接收到北魏朝廷的军事调动请求后,梁武帝决定让陈庆之作为将领出征叛军。按理说在战场之上,步兵无论怎样都不会是骑兵的对手,但是陈庆之做到了,以仅仅两三千的步兵方阵,愣生生打败了两万的北魏铁骑。当前形势一片大好,距离收复徐州的目的也越来越近,但是因为军中皇子发生叛变,导致陈庆之节节败退,所有的胜利果实拱手让给了他人。随着第一次出征就遇到了失败,但是,陈庆之的军事实力开始崭露头角。其实很多史学家对于陈庆之这次战斗充满了疑虑,三千步兵怎样做到打败十倍之多的骑兵,而且这段历史只有在“梁史”中才有记载,其余诸国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个名字。
在后来的北魏之中发生了内乱,当时的魏王元灏特意向梁朝请求出兵帮助他恢复地位,于是陈庆之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在历史上留名。仅仅凭借着7000人的作战部队,陈庆之开始了自己的北伐之路,从当时给的军事力量来看,梁武帝并有帮助元灏复辟的想法,而且当时对于陈庆之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多少信任。但是战争反馈的结果却狠狠地打了他的脸。在陈庆之出发时就有计划的选择逼近雎阳,但是雎阳的守将偏偏是陈庆之的手下败将,听闻陈庆之的到来顿时吓破了胆,没有经过反抗双手把雎阳送进了陈庆之的手里,就这样北魏的门户就这样被陈庆之打开了。
在收到雎阳失守的消息之后,北魏大将元晖率领两万精锐骑兵前来阻挡陈庆之,但是在经过一番激战之后,魏军大败,首领被俘。此时北魏集三十万兵马前来征讨陈庆之,按理说如此实力悬殊的战争,人数少的一方应该据城防守,但是陈庆之却选择与魏军决战于荒野,在经历过一番大战之后,魏军败逃。在此时之际,陈庆之大大小小的战役有74次,连克32座城市。所得战绩千古无二。
但是这么一位强力人物为什么在历史教材上也没有多少提及呢,其实不外乎几个原因,首先可能他这个人整个是被夸大了,从战绩方面来看,确实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辉煌无比,就连项羽也得甘比下风,那么他这个战绩的真实性有待考究。在南朝史书上对他的战绩确实有过记载,北朝史书也稍稍有提及到。在北伐之时,梁武帝萧衍对于北魏的复辟并没有太大信心,那么所谓的七千将士一定不是精锐,而是随意挑选出来的,而且陈庆之与士兵磨合的时间太多,两者之间完全没有默契。攻克雎阳可能确实有些希望,但是在后面的战役中就有些夸大了。
首先在攻克城池之后肯定要留兵驻守,而且士兵只能选择自己最信任的,那么七千的士兵就完全不够占据城池,相反还会因为分兵导致败亡。如果没有占领城池,就选择直接推进,很有可能被敌人形成合围之势。而且在与三十万重骑军作战的记载应该也是很多水分吧,纵观世界上下五千年,就没听说过拿七千轻骑能打过三十万重骑兵的,而且还不知道有没有七千。尤其是在班师回朝之际,军队编制还在七千,这才是最奇怪的,难道陈庆之的士兵们都是项羽转世么。
在小编看来,陈庆之的传说水分大的厉害,很少能让人信服,关键是在回程的路上七千猛士都被河给淹死了,这可没法给世人交代。
上一篇: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生平简介
下一篇:武德皇后墓是谁盗的?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