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军事家,其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他所著作的《吴子兵法》也是当时非常重要的军事作品。但吴起有一件事遭到后人诟病,就是他杀妻求将,为了能够获得将领职位,不惜牺牲自己的妻子,这样的做法让后人对他的评价大打折扣。难道吴起杀妻就只是为了背后的功名吗?吴起虽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极高的成就,但为人却没办法成为典范,供后人学习。
公元前381年,楚国的第33任君主楚悼王逝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当朝令尹。在乱党的穷追下,令尹被这些贵族们用箭射伤,他拔出箭矢气喘吁吁地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宫殿,将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这些贵族们不为所动,依然拉弓放箭,很快,令尹大人在被射杀的同时,箭镞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身。
按楚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国王的尸体属于重罪,将被诛灭三族。果然,当楚悼王的儿子楚肃王继位,就命令卫军把射杀令尹同时也射中父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灭族的有七十多家。其中,阳城君因参与此事逃奔出国,其封地被没收;而已故令尹的尸身也被处以车裂之刑,难以想象,这位为楚国殚精竭虑的忠臣却落得如此下场。令尹名叫吴起,非楚国人,然而楚王为何任用一名外邦人执掌大权?这些楚国公族又何以公然谋逆?我们只有翻阅浩瀚的史册来探求答案。
吴起,卫国左氏人,生于今山东省曹县。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他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着极高的成就。提起中国兵法,后世就不能不提到两部重要著作——《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吴子兵法》的作者正是吴起本人,他和孙子并称为“孙、吴”,所以也就有了孙吴兵法的统称。
吴起为古代四大兵圣之一,其一生指挥作战未尝一败,不仅个人能力超强,对功名利禄具有极强的进取心。史书经常用“利欲熏心”四字来概括吴起卓越而不平凡的一生,的确,他虽然在政治方面能力也非常突出,但并没有像军事方面做到那样周密,这直接导致了他生命的终结。相比于春秋战国时期名将们的进阶方式,吴起应该算是最为独特的,他是卫国的富家之子,但为了求官四处寻找门路而无径可达。不过,从小顾盼自雄的吴起当然不会轻易地放弃机会。
在西周初年,卫国也曾强过一段时间,它地跨华北平原的冀豫鲁交界处。自春秋以降,卫国国势每况愈下;到战国前期,已经沦为三流小国,在齐、楚、赵、魏等大国的夹缝中苟延残喘。吴起的家庭出身史无细载,不过,从“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的情况看,他家极有可能是因经营工商业致富的平民,这也就说,吴起的家庭应该具有求官的经济实力。
吴起从小聪颖好学,深受家人的喜爱,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在吴起童年时,他的父亲就因病早逝,他在母亲的教抚下习文练武。吴母是一位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开明、豁达的贵族夫人,对吴起的成长有较为深刻的影响。到了青年时代,吴起怀有远大的抱负,他尤为喜好军事,天天舞枪弄棒,常常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统率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杀敌立功。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他不惜花费千金,破家游历,奔走列国,希望得到诸侯的注意和重用。
吴起一直想施展才能,做一番事业,然而,他却处处碰壁,弄得家道破落。这时,家乡的一些游手好闲的人都嘲笑他是没有本事的人,吴起一怒之下,连杀三十几个嘲笑他的乡党准备逃出卫国。在与母亲诀别时,他咬下自己手臂上一大块肉发誓说:“不当卿相,决不回卫!”见此凄凉景状,吴母不胜唏嘘,她只能强作镇定,善言抚慰儿子在外好生保重。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