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是什么时候?与隋朝的灭亡有什么关系?

时间:2020-02-07 11:55:06 作者:本站整理 来源:网络

说起隋朝时期的灭亡,直接原因就是隋炀帝杨广针对高句丽战争的失败。而在这场战争当中,隋朝动用了113万的士兵以及500多万的平民,可以说这是世界战争史中触动军队人数最多的一次。而这种滥用国家权力的行为纯粹就是由个人的虚荣心以及荒谬的决定所造成的。

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是什么时候?与隋朝的灭亡有什么关系?

在征战中杨广一度被高句丽人拙劣的欺诈性的投降计划所欺骗,拖延了宝贵的战机,最终遭受了灾难性的失败,这直接导致了当时的亚洲甚至可以说世界最强大的帝国的瓦解!

这场战争的准备始于公元608年,这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远征。隋炀帝他下令从河北各郡征募100多万男女民工,开凿运河永济渠,如此可以方便向高句丽派遣军队。当然,这条运河并非只是劳命伤财、完全一无是处的。这条运河修建好之后,极大地便利了南北的交通,将江南地区的物资运送到当时的涿郡(今北京),只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公元610年,隋炀帝下令强迫国内的富人购买军马,并派遣特使巡检兵器。公元611年,隋炀帝下令全国总动员,持续了一年,招募了113万多名士兵,兵分24路,大规模进攻高句丽。隋军规模如此浩浩荡荡,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但是当时运送粮饷的民夫数量比士兵还要多,差不多有士兵的两倍,总投入的人力算起来有500万之众。

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是什么时候?与隋朝的灭亡有什么关系?

杨广要派遣出数量如此之多的军队,其根本目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些军队实际上并不用于战斗,而是依靠真正的百万军队来直接吓退高句丽人。所以,在行军的途中,他让每路军队“首尾相接,战鼓齐鸣”。前方和后方相距40里,就像一次武装游行。

除此之外,杨广在军队中专门任命了一名他直接领导的所谓“受降特使”,这位“使者”他不受掌管军队的将军的控制。他对将军们勒令,一旦高句丽方面的守军投降了,不要擅自进攻,而是直接向他报告,如此他可以定行止。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当隋军越过辽河进入辽东城(就是现在的辽阳),高句丽的守军就宣布投降,于是隋军不得不停止进攻,迅速马驰报告杨广,请指示。而当杨广的受降旨意下达出来的时候,高句丽军队早就已经守备已经完成,并继续由城而死又可以开始新一轮的战斗了。

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是什么时候?与隋朝的灭亡有什么关系?

结果,数百万的军队军队和无数能征善战的骁勇将士被这种笨拙的把戏所玩弄。然而,隋炀帝仍然坚信耐心等待,直到高句丽军队最终投降。

由来护儿所率领的另一条路线隋军从海上经由浿水(大同江)到高句丽的首都平壤城,之后,来护儿被高句丽的军队的诈败引到城中。当隋朝军队肆无忌惮地抢劫时,高句丽城中的伏兵趁此机会展开伏击,隋军死伤无数。来护儿只带领数千名残余士兵,杀出重围,逃回战船。隋军海陆双向攻击计划彻底惨败。

在等待了整整五个月没有任何结果之后,在将军们的请愿下,杨广不得不同意挑选30万名优秀士兵,并把他们分成九条路线,由大将军们(宇文述、于仲文、薛世雄、卫文昇)带领,绕过辽东,强行渡过鸭绿江,直接进攻平壤,以此一战而灭之。

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是什么时候?与隋朝的灭亡有什么关系?

然而,由于隋军被耽搁的时间太长,连一座辽东的城池也没有被攻占。但是,每个步兵必须独自携带百日的粮草,外加盔甲和武器,这些都太过于沉重了。结果,士兵们继续前进,随手扔掉了粮饷。

最终的情况是,他们只走了一半路。军队几乎没有粮食和食物了,每个人都饥肠辘辘。而此时,高句丽将军乙支文德知道隋军的真实情况,他继续用诡计来诱骗隋军,并将疲惫的隋军一路引至平壤城。

此时,隋军早就已经面黄肌瘦,疲惫不堪,面对平壤城,已经有心无力了,不得不撤军。高句丽军利用这一形势从四面八方发起反击,隋军遭受了重大伤亡。

在萨水(今清川江)河岸上,当隋军行军在河的中途时,遭到高句丽的主力攻击,乙支文德甚至下令开闸放水,由此隋军全线陷入崩溃,淹死、战死无数人。最后,只有2700多名骑兵逃回,而丢弃的兵甲和物资可以说是不计其数。

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是什么时候?与隋朝的灭亡有什么关系?

在九路的隋军精兵全部沦陷之后,杨广才不得不下令撤退。然而,他没有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相反,在短短两年后,他开始了新一轮的总动员,从全国各地招募年轻人,并开始了新一轮的征伐高句丽战争。这时候,各地的民众都无法忍受,所以纷纷起兵,中原地区已经烽火四起,但是杨广仍然是置之不理。

公元613年,杨广领兵再次围攻辽东。这场战争隋朝军队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围攻手段,包括飞楼、地道、云梯等等,对这座城进行了20多天的日夜攻击。之后,隋军还建造了100多万个土包,用人力强行搭出了一条和城齐平的登城路。更有甚者,高出城墙的八轮楼车也被制造了出来。

高句丽仍然据守城池,但是已经伤亡惨重,当这座城危在旦夕时,从后方传来消息说,楚国公杨玄感起兵造反,已经夺取了东都洛阳。 杨玄感是隋朝早期名将杨素的长子。杨素为谋划杨广登上王位。然而,在杨广登上王位后,忌惮于他的才能,想要除之。杨素在生病时拒绝接受治疗,由此保全了家人。

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是什么时候?与隋朝的灭亡有什么关系?

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英勇过人,但却没有得到重用,只被用来监督后方的军需运输,所以他一直对杨广是有怨言的。杨玄感看到百姓长期以来对杨广在征辽问题上的抱怨。在这个时候,他高呼“推翻暴政,拯救百姓”,赢得各方的响应。

成千上万的新兵涌入杨玄感门下,从刚开始的八千人到后来攻克洛阳城的十万之众。当隋朝的后方留守在城内的部队与杨玄感作战时,士兵们丢盔弃甲,已经完全被动了。这表明此时的杨广已经基本失去民心和军心。

杨广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将大批的军用物资和器械直接丢在战场上,白白送给高句丽军队,火线带军队回到中原,这时候各路名将分路夹攻,杨玄感被镇压。但是杨广杀死3万多杨玄感当时赈济的百姓,可以说让杨广民心尽失。

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是什么时候?与隋朝的灭亡有什么关系?

但是,公元614年,他居然下令全国上下再次动员起来,开始第三次征服高句丽的战争。这时,由于不堪忍受暴政,农民起义已经蔓延到全国各地,地方官员也萌发了野心,雇纷纷拥兵自重。很多州县都将军队留在城内,被派出的士兵在路上逃亡,所以隋军军队数量和战斗力已经远不如前了。

当然,经过多年的战争,高句丽举国上下也是非常疲乏。所以,当来护儿率领军队在毕奢城(今大连)击败高句丽军队时,高句丽国王就派使者投降了。这时候的杨广欣喜若狂,命令来护儿班师,于是,三征高句丽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总结这几场战争,与其说是隋军输在战场上,不如说是输在杨广荒谬的决策和虚荣心上。

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是什么时候?与隋朝的灭亡有什么关系?

在第一次大规模的东征中,萨水之战战败,30万精兵和9支精锐军队沦陷,仅2700骑兵返回。如此巨大的损失几乎摧毁了帝国军的脊梁,正是在那时野心家才一个接一个地发现了机会,四方起兵,局势失去了控制。

30万阵亡士兵的头颅被砍掉,辽东城筑起了无数的“京观”,这是高句丽人的自我夸耀。而当时的主帅乙支文德则被吹嘘为“军事之神”。数年后,中原大乱,杨广却在江都沉溺于他的美梦中,数十年后,唐太宗历史名再征高句丽,才将“京观”摧毁”。

这场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大规模的远征,最后竟草草收尾,而在此间隋炀帝的荒谬决策和固执的虚荣心更是一步步将隋朝推向了暴政的深渊。杨广不顾怨声载道、民不聊生,隋朝由此走向崩溃。

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上一篇:杨广是为了宣华夫人而杀父吗?

下一篇:隋朝杨素是一位怎样的将领?

相关文章

图文热点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