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白起引起秦昭襄王猜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时间:2020-03-13 15:23:52 作者:青史浮沉 来源:本站整理

白起作为秦国史上,立有最大功劳的功臣之一,为什么最后会被秦昭襄王赐死呢?秦昭襄王能狠下心下这样一道命令,不知当时是何心情。其实君王杀功臣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这个人做了背叛自己的事;二是担心其功高盖主,日后控制不住,白起的情况很显然是后者。苏代对秦昭襄王一顿挑拨离间,成功引起秦王对白起的猜忌,此后白起又拒绝再次上阵,这下君臣之间的关系彻底跌至冰点。

白起引起秦昭襄王猜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说起武安侯白起,人人都说他是一代战神。他自幼熟读兵书,从一介武夫逐渐成为武安侯,一生征战沙场从无败绩。在大秦帝国,白起是当之无愧的开疆拓土之能将。其余六国听到白起之名,无不闻风丧胆。

然而,白起纵然在战场上锐意驰骋,杀伐决断,最终却没有逃脱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武将必死的命运。而最终导致他被赐剑自尽的原因,就是政敌范睢那简简单单的九个字。

经过秦孝公与秦惠文王两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大秦帝国已经发展到足够强大。其余各国不过是囊中之物,只等着时间来慢慢消化。到了秦昭王时期,昭王继续推行商鞅变法,启用更多平民出身的有用之人,而这些人后来确实成为大秦帝国的中坚力量。昭王十二年,秦国制定击败三晋的战略,战略一定,差的就是人才。正在用人之际,白起应运而生。

白起引起秦昭襄王猜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他少年得志,刚刚出入战场便已经有了大将风范,虽然年轻但却不输历经百战的老将。相国魏冉慧眼识珠,着力推荐白起,白起自然不会让他失望。伊阙之战,白起斩获二十四万魏韩联军首级,夺取五座城池。

正是这一战,使得白起声名鹊起,升为国尉。随后,秦与楚国交战,白起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得楚王献城求和。白起火速推进,楚国最终一蹶不振,终于被秦国吞并。

白起最让人熟知的,当属长平之战。当时赵国强盛,是六国当中唯一有可能与秦国抗衡的国家。尽管当时秦昭王在第一次被赵国挫败之后,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赵国暂时无恙,但是对于秦昭王这样一位志在一统天下的的君主来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秦赵之间,必有一战!昭王四十七年,因上党郡的归属问题,秦赵两国矛盾激化,双方在长平对峙。赵国主将为老将廉颇,同样为战神,廉颇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他闭城不出,只等着最有利的时机,一举击败秦军。然而赵孝成王年轻气盛,以为廉颇惧战,一怒之下临阵换将,改由纸上谈兵的赵括主战。秦军得知赵括为主将之后,临时秘密调换了将领为白起。

白起引起秦昭襄王猜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这一次,赵括带走了赵国上下全国积蓄,结果在长平,他不听身经百战的廉颇建议,反而听信赵孝成王的话,火速出击,结果赵军被围困长平四十六日,水粮皆断。根据《史记》记载,因为极度饥饿,赵国将士纷纷互相暗害食肉。最后四十五万投降武安君,却被武安君全部活埋,仅仅留下了两百儿童回国报信。

那个时候的白起,就是大秦帝国派去收拾其余六国最有力的爪牙。有人说他坑杀赵卒四十五万,冷血无情。可是,白起这一做法确实对六国起到了极大地震慑作用。赵国经此一役,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自那时起,六国之中再也没有能与大秦相抗衡的国家。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而白起在大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他用兵如神,英勇善战。他深谙人心,知己知彼。从伊阙之战到鄢郢之战,从化阳之战再到长平之战,白起的战略部署从无失误,为秦国建下了不世之功。这一点,秦王自己自然也知道。

白起引起秦昭襄王猜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身为手握重兵的武将,最怕功高震主,然而如白起这种战神,却连这样简单的道理都不晓得。他只知道,攻打邯郸势如破竹,攻下赵国指日可待。而秦昭王却与宰相范睢别有用心。他们及时鸣金,命他速速返秦。

白起心中满是不甘,但是为将者,并不能违抗上命。白起只好将唾手可得的赵国首都邯郸再还回去,第二年秦昭王命白起挂帅,再次征讨赵国,白起直言已过了最佳战机。秦昭王认为白起藐视君主,二人数十年不和。最后一次,秦昭王明知必败,但还是命王龁挂帅出征,白起不知秦王试探自己的真意,仍是直言,“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正是这句话,让秦昭王勃然大怒。他命白起出征,白起只好称病。秦昭王命白起的政敌范睢去看望他,范睢回来后说:“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这九个字,杀人于无形。有余言?是什么余言?可怜一代战神白起,建功无数,最后落得个饮剑自尽的下场。

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上一篇:瓜熟而代的典故是怎样的?

下一篇:庄姬之乱是怎么回事?

相关文章

图文热点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