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清政府晚年修铁路其实也算是比较正常的一件事情,而且理论上说肯定是好事的,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当时修铁路的时候却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1872年10月,同治皇帝大婚,英国公使打算专门在北京城外修一条铁路,作为庆祝同治皇帝婚礼的礼物,但是却被皇帝拒绝了。
从19世纪60年代到1894年甲午海战失利后,这将近30多年的时间,满清执政者一直对于修建铁路存在争议,并因为陷入长期激烈而矛盾的讨论。为什么满清政府会对于修建铁路,这种利国利民的事情视而不见呢?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请听我娓娓道来。
一、传统的风俗迷信导致困难重重
中国自古由于信息不发达,人们无法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便会归结于神灵。人们相信山川河流,都有神灵存在,所以人们一直对名山江流都有敬畏心理。
对于朝廷统治者来说,深信龙脉等传统迷信的说法。他们深信每个王朝都有属于各个朝代的龙脉,满清政府在取得天下之后就对长白山进行封山,不准外人前往。这就是深信长白山就是满清政府的龙脉所在,所以对于任何危害名山的做法便陷入无限徘徊当中。
修建铁路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种做法被认为是得罪山灵,惊动龙王的做法,势必会引来报复。铁路在晚清时期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破坏传统的行为,加上人们的观念相对迷信保守,所以推动起来是困难重重。
二、政府出于国家稳定考虑,不支持修建铁路
满清政府建国后,采取的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统治政策。这种方式使得人员地理位置相对稳定,避免了因人员流动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铁路能够促进交通线路的完善,加快人口和货物的流动,打破传统的经济和管理模式。一旦铁路修建而成,全国的人口、货物、资源的流动便会大大加强,势必会冲击和淘汰现有的社会运转体系。面对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满清政府并未有好的解决方法来面对这种变局。
就连一向支持洋务改革的曾国藩也对修建铁路进行了强烈反对,曾国藩认为修建铁路会产生新的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比如铁路修建成功,会导致车夫和运河工人失业,这些人一旦聚集在一起就是新的不稳定因素。
在当时内外飘摇的满清政府来说,他们不希望再出现新的社会矛盾来影响内部的统治。所以,满清政府执政者出于国家稳定考虑,不支持修建铁路。
三、满清政府固步自封,自以为是
1876年6月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修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上海和江湾路段的营运铁路,简称“吴淞铁路”。
吴淞铁路是一条从上海闸北向北通到吴淞口的窄轨轻便铁路,长14.5公里,在中国以至世界铁路上颇有名气,因为它是出现在中国的第一条营运铁路。
这条铁路修建后,官员认为影响了地区的宁静,百姓们也抱怨说影响了生活,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铁路毫无意义。
这种观点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整个国家都觉得现存的体系完全没有必要替换,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习惯过去的交通方式,认为铁路这种新生事物百无一用。最后这条铁路被清政府进行赎回,并且很多铁轨都扔到了海里,以示对神灵的敬畏。
满清政府还是停留在过去的思想里面,对于新生事物的出现抱着不认可,不接受的态度。习惯于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的自我沉醉当中,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支持铁路的修建。
总结
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世界已经发生巨大改变,外界各国都开始快速发展的时候,满清政府仍旧停留在传统的荣耀当中,不能自拔。尤其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满清执政者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现代化之旅。
满清和当时的日本都遭受到了外敌侵略,在这种背景下,都不约而同的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满清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开启的时间非常接近,但是“明治维新”成功了,“洋务运动”却失败了。
我们通过修建铁路的例子就可以发现,满清政府存在的这些问题,是制约修建铁路甚至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
下一篇:中国九个爵位清朝是哪几个?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