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的名声可以说还是非常好的,但朱瞻基却有一个不太好的称呼,那就是蟋蟀皇帝,因为朱瞻基酷爱斗蛐蛐,我们知道身为皇帝如果一旦有一些这种爱好,其实对国家来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但是为什么朱瞻基被称为蟋蟀皇帝,但是在历史上的评价还那么高,还被评价为有文帝景帝的功劳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斗蟋蟀是明宣宗的个人爱好,一个皇帝有一些个人爱好,并不影响其成为一代明君,明宣宗被称为“促织天子”,主要是因为文学作品《聊斋志异》的渲染。
明仁宗、明宣宗在位期间,明朝的社会经济出现了持续繁荣的景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仁宣之治”,《明史·宣宗本纪》说:“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庶几三代之风焉”。意思是说,明朝的仁宣之治如同周朝的成康之治与汉朝的文景之治。
明宣宗是明成祖的孙子,明仁宗的儿子,公元1424年,明成祖永乐皇帝驾崩,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但是仁宗皇帝在位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病逝了,仁宗驾崩以后,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明朝的“仁宣之治”一共持续了十二年的时间,宣宗皇帝在位的时间占据了绝大部分。
明宣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外交上有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军事上加强边备,延续了洪武、永乐以来的稳定局面,同时又改变了洪武、永乐年间重典治国、杀伐过度的现象,把永乐盛世继续往前推进,“蒸然有治平之象矣”,史称“仁宣之治”。
明宣宗时期制定的一些政策,深刻影响了明朝中后期的政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明宣宗对明朝历史的影响,比明太祖和明成祖对明朝历史的影响还要大。
洪武、永乐年间,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只是“参预机务”,并无固定的职权,宣德(明宣宗年号)年间,形成了“票拟”制度,内阁可以对送达上来的奏章作出初步的处理意见,再交由皇帝阅览,由于内阁大学士已经对奏章作出了初步的处理意见,所以皇帝无需再一一批答,只需点头同意就可以了,明朝内阁大学士的角色不过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但是呢,由于明朝皇帝对奏章的处理依赖于阁臣的“票拟”,所以阁臣的权力如同汉唐时期的宰相,权力如同宰相,却不能直接监督六部等中央行政机构的工作,所以,明朝的内阁辅臣有宰相之实,无宰相之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内阁没有一个头头,为明朝中后期文官集团的党争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内阁为什么不能设置宰相一职呢?因为明朝有祖制,不允许设立宰相。
明太祖时期,严防宦官干政,不许宦官读书写字,以免其窥探朝政,但是到了明宣宗时期,明朝开始在宫中置内书堂教宦官读书写字,重用宦官,这就为明朝后世宦官干政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其实,明朝的宦官干政与汉朝、唐朝的宦官干政,有截然不同的地方,东汉时期的宦官掌握了一部分政治实权,唐朝末年的宦官则掌握了一部分军权,明朝的宦官完全依附于皇权,只掌握了奏折的批红权,只要皇帝稍微勤政,完全自己可以收回批红权。明朝宦官干政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皇帝故意纵容宦官干政的结果,目的是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抗衡外廷的文官集团。
明宣宗时期,明朝形成了文官集团,皇帝依赖于文官治国理政,这对明朝的政治清明有积极的作用,后世所出现的消极作用,都是多种因素偶然叠加而发生的,并不单纯由于明宣宗举措失当而导致的,他也无法预见明朝后世的政局。
明宣宗之所以热爱斗蟋蟀,是因为他的文化水平非常的高,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有诸如绘画、书法、射箭等个人爱好,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所以,明宣宗的功绩,堪比汉文帝和汉景帝。
上一篇:李白一家为何会流亡西域
下一篇:嫪毐反叛真实目标是谁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