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曹操属于那种天塌下来眉头都不皱一下的人,否则很多事情他根本做不出来。但事实上,曹操再怎么厉害,终究也是个人,在世上也一定会有那么一些东西或者一些人,会让他感到不安。那么,这个能让他花费很大精力去了解、研究、对抗的人,究竟是谁?他又为什么会让一代枭雄曹操感到忧心呢?
有些人的对立似乎在冥冥之中早已注定,这一切就像是上天的安排,让这些不共戴天之人不可避免的生在同一时代。这些占据一隅天下的统治者们,为了瓜分天下资源和土地相互征战,机关算尽,甚至,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现代人将这种关系称为宿敌。
曹操和刘备可以说是宿敌典型的代表。
翻越史籍,我们不难发现,这对天生的宿敌貌似并不在一个层次。论家世,曹操身世显赫,自小便受到家族的庇荫,从小就接受政治环境的熏陶,对于朝堂上的事情的把握十分的精准;而刘备只是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皇族远亲,举事之前靠着走街串巷贩卖草鞋混口饭吃。
论才情,曹操自幼饱读诗书,文学积淀极其深厚,其诗作更是广为流传于世间,曾被评为建安七子之一。刘备根本没有这番才情,文化水平并不算高。论军事,曹操自身就有着成熟的战略目光,在排兵布阵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刘备自身的军事水平不值一提,若非刘皇叔身边人才辈出,恐怕军事领域根本无法与曹操匹敌。
可是,就是这样差距极其悬殊的二人,为何却成了一生的宿敌。对于弱小的刘备,曹操为何将他视为人杰,用必生精力与其争斗。
青梅煮酒,觥筹交错,在灯火通明的曹营中,犹如丧家之犬的刘备在这一片喧闹的环境中显得格外的没落。想着被强敌所俘的夫人,全军覆没的军队,还有那得之不易的领地,心中如五味杂陈一般。然而,复杂的心情并不能写在脸上,还需要强颜欢笑的与曹操饮酒。酒原本是没有味道,刘备现在却喝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就像他冗杂的心情一样,是那么的苦涩。
当时,曹操雄踞一方,但是,依然对刘备十分看重,在与刘备饮酒赋诗中说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耳!”
刘备当时一无所有,那么,曹操这样说是为什么?是对刘备战败的讽刺,还是酒过三巡的无心之言?在曹操心中,刘备到底处于一个什么地位?
酒宴后,从曹操的作为来看,他对刘备还是极其重视的。在落魄的刘备听令曹操账下期间,曹操就一直对其惺惺相惜,不顾手下大臣反对,很快将刘备提拔到了左将军之位。那个时期,两人形影不离,无论大事小事都在一起商议。可惜,刘备为当世人杰,不会甘心听令于曹操。
经过长久周密的的筹备后,刘备离开了曹营。
即使遭遇了刘备的背叛,曹操依然将刘备当成一生的对手。那么,刘备到底有什么魅力,让这个三分天下的奸雄始终对其保持着极高的评价呢?就像文章开头所提,有些人的对立就好似上天的注定,而在笔者看来,刘备的仁德的性格对曹操来说最为致命。
曹操虽然兵强马壮,雄踞一方,但是,其为人却十分残暴。兵力雄厚的曹操向来就不在乎平民百姓之苦,每当打下一座城池,就会用残忍的手段对城中无辜百姓进行屠杀。反观刘备,向来以仁德自居,与同时期性格暴戾乖张的诸侯不同,刘备对百姓的疾苦出人意料的体恤,这也导致中原百姓对曹操的敌视。
刘备用其宅心仁厚的品性,逐渐得到了许多能人异士的青睐,文臣谋士的相机投奔让刘备慢慢有了与曹操抗衡的资本。就这样,刘备从一介布衣慢慢的变成了真能够与曹操争夺天下的诸侯之一。
刘备有了抗衡曹操的资本之后,对于抗曹展现了非凡的魄力。在寻常政治家的眼中,出兵相助这种事情肯定要与自己的利益挂钩的,如果,是助人不利己大多人都会选择静观其变。但是,刘备却不同,刘备在自己与曹军兵力悬殊的时候,还敢于向其他抗曹实力频频伸出援手,这样的魄力也是曹操看中刘备的原因之一。
其次,刘备重视“人”的观念,保人意识强烈,用人水平高超,因而也就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这一点从他撤离荆州时,表现得最为明显。《三国演义》着重写道了百姓对他的追随,《三国志》也载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而实际上,追随他的又何止百姓。
历史上对刘备的评价并不高,由于刘备曾经在许多人账下做事,这种作为更让许多人不耻。还有人认为,刘备并没有史书记载的那样爱民如子,而是打着爱民的旗号来招募天下英雄为他所用。但是,笔者个人认为,刘备能成就一代帝业必定有其个人魅力支撑。
再次,刘备有大才,当时称其为“枭雄”,其才华表现在多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战略眼光。乘势而起便是有眼光的表现,后来不断骚扰曹操后方,令操如芒刺在背,更是表现了远远超过袁绍和刘表的见识,当时也只有曹操等少数几人才能意识到他的能量。
他知人善用,为人谦和,做事之前大都与身边大臣仔细斟酌,能听取臣子的建议,这也和曹操的多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有人说刘备的人格魅力来自贫寒的出身,极有可能继承了祖上刘邦接地气的亲民品质。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