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曹操准备立储的时候,实际上也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曹丕一个是曹植。但是好像曹操更加喜欢在文学上造诣更高的曹植,而冷落了曹丕,其实曹丕和曹植比起来更加的全面一些,但曹丕在曹操面前还是不得宠。最后救了曹丕的还是因为大臣们认为曹操不应该废长立幼,这个传统还是必须要遵守,而且曹植多次闯出大祸,曹操也知道曹植并不适合打理国政。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能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深藏不露
这首七绝《燕歌行》是我国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首完整七言诗。
虽然没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那么豪迈;也没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那么悲壮。
但是短短一百余字,就把一位年轻的闺中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与幽怨描写的活灵活现,让看过的人忍不住轻声赞叹:有(niu)才(cha)!
寡恩好色
不过假如我告诉大家,这首诗其实是一位武林高手所作,不知大家会作何感想?
想来大家还是被曹丕深藏不露和寡恩好色的形象蒙敝了。
史书记载,三国时魏国的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曹子桓,生于东汉灵帝中平四年。六岁的时候,曹操就开始教他射箭和骑马,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骑射了!十岁的时候,曹丕跟从曹操南征张绣(这也太不把张绣当回事了,带着十岁的孩子,哪里像是去打仗的,完全是去受降嘛。)。结果大家都知道啦,由于曹操贪图人家婶婶的美色,张绣降而复叛,曹操这边损兵折将,猛将典韦、长子曹昂及侄子曹安民全部战死。
而十岁的曹丕竟然可以从乱军之中“乘马得脱”,这样的骑术绝对是很了得的。这次血的教训为曹丕取得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
习文练武
从此以后,曹丕只要一有闲暇 ,就把习文练武、骑马射猎当成了自己的最大个人爱好 !
史书记载其“少好弓马,于今不衰;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日多体健,心每不厌”。一次他和他的族兄曹真,在邺城的郊外打猎,一天之内就打到了“獐鹿九,雉兔三十。”他的精湛射术由此可见一斑。
曹操的首席幕僚荀彧听说他的射术高明,曾经向他请教:“听说你可以同时左右开弓,这应该相当困难吧?”,曹丕回答:“执事未睹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真正高明的骑射术,弓箭就是你的双手,座骑就是你的双脚,在看到猎物的一瞬间,人是来不及做出思考的。你必须以最快速度在马上以任意角度射出你的箭,才算得上高手!
荀彧叹道:“到这种境界啦!”曹丕又接着道:“埒有常径,的有常所,虽每发辄中,非至妙也。若驰平原,赴丰草,要狡兽,截轻禽,使弓不虚弯,所中必洞,斯则妙矣”,意思是,本来没路的地方,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射箭也一样,只要你不停的练习,射中目标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能每发必中,也不算太稀奇!要在野草茂密的原野之上,纵马飞驰时,还能迎面射中野兽,侧面射中飞鸟,这样才牛!
曹丕这一番关于骑射术的高明论调,让荀彧和在座的其他人都拍手称赞——今天看来,他的这些关于骑马射箭的速度和精准度的理论,都是教科书级别的。因为不论你多牛的技艺,都必须要以实用为第一要素,就当时而言,只有骑在奔驰的马上还能百发百中——才是实战中最需要的。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曹丕的剑术相比他的骑射之术,显然又更进了一个档次。
史书记载,曹丕本人的剑术师从当时的剑术名家史阿,并且“学之精熟”。
有一次在曹丕和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一干将领一起喝酒谈论剑术之道。这个奋威将军邓展,据说有空手入白刃的功夫,是此道的公认高手。酒酣耳热之后,在众人的推戴之下,两位高手自然免不了要切磋一番,几个回合下来,曹丕连续三次击中邓展的手臂,席上观战的众将纷纷大笑。
邓展非常不服气:你只能打到我的手臂,打得到我的要害吗?曹丕解释说:我的剑法最讲究的是快,所以不敢攻击你的要害,怕误伤你。邓展不相信,坚持要求再来一发。于是,二人再次交手,结果曹丕真的击中了他的脸“正截其颡”,顿时观战诸将都吓到——“坐中惊视”。
也就是说,高手曹丕在说明了自己的剑术特点后,第二次和高手邓展交手。依然技高一筹,让对方输得心服口服。今天,曹丕在剑术上这一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独到见解,得到了后世的武侠小说家们无限的推崇。
俗话说:不会骑马的剑客不是好皇帝!凭借骑射和剑术上的高超造诣,魏文帝曹丕应该也和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一起并列开国皇帝中的绝世高手了吧。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