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在诺曼底开辟了第二战场之后,英美两个就围绕谁来主导欧洲战场的话语权问题开始暗中较劲起来。虽说在名义上,艾森豪威尔是盟军欧战区的总司令,但是在北飞出尽风头的蒙哥马利却并不买艾森豪威尔的账。从一战以来英军都是欧洲战场说一不二的角色,现在面临要听从美军的指挥,蒙哥马利决定打一场重振英军军威的战役,以确立英军在欧洲战场的定位。为此,蒙哥马利精心策划了一场名为“市场花园行动”的空降偷袭行动,希望夺取荷兰境内的一系列桥梁道路,从而开辟一条从侧翼进攻德国本土的捷径。但是,这个看似宏伟的计划,仅仅维持了9天就以盟军的惨败而告终,英军也从此丧失欧洲战场话语权。
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既是二战欧洲战场的分水岭,也是美英角逐战场话语权的竞技场
关于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早在德国入侵苏联以后,斯大林就几次要求英美尽早在西部德军背后开辟出来,但丘吉尔却以种种理由拖延滞缓,甚至还专程到莫斯科解释,他的理由很简单,英国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要苏联坚持再坚持。
其实,英国的小九九在张伯伦当首相时就暴露无遗,当小胡子元首试探性地对西欧小国进行掠夺和入侵时,英法就想方设法要把祸水东移,期望借德国之手把红色苏联打败,可惜的是接下来的走向并没象他们愿望那样,当斯大林要英法苏波四家结成同盟共同抗击德国入侵时,张伯伦满口拒绝,从而让德国与苏联迅速结成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祸水不仅没有东移,相反,英法的绥靖政策把自己推到了二战战争的前沿。
当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拖入二战后,英国在孤掌难鸣中看到了希望,但又害怕美军进入欧洲后抢了英军的风头,因此,在种种场合,美英之间表现的却是貌合神不合,甚至还有一决高低的姿态。
正是在这样一个心理作用下,当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部队面临谁先进入德国问题上表现出了谁也不服谁的劲头,尤其是蒙哥马利和巴顿之间更是达到了齐头并进的地步,欧洲战场也就成了两军较量的竞技场。
“市场花园行动”一旦成功,蒙哥马利不仅赢得战场话语权,而且还可以拿到率先进攻德国本土的入门券
“市场花园行动”本身是有战役作用的,蒙哥马利之所以提出这个计划设想,其背景是巴顿率领的第3集团军在诺曼底登陆后,长驱直入在法国平原如入无人之境,英军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另辟蹊径,行动的目的不仅可以使盟军在德军侧面开辟一条通道,还可以为英军先于巴顿进入德国创造条件。
但是,蒙哥马利的计划忽视了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对当面德军敌情的了解。诺曼底登陆后,盟军中弥漫着一股胜利就在眼前的自满情绪,认为德军再无战斗力可言,进占柏林指日可待。殊不知,德军也在筹划一场更大的战役阿登反击战,在这次战役中,盟军遭受到了欧洲战场上最大的重创。
二是对盟军联合作战的指挥配合。对于美国登陆欧洲,蒙哥马利虽然也是二战名将,但在指挥美英联军上尚属首次。5500多架运输机、8000多架战斗机及轰炸机、2596架滑翔机,3.5万多人的部队、568门火炮,1927辆军车。仅这么多的装备就能看出不是两个月的时间仓促准备得出来的。
同时,作为世界军事史上首次使用这么大的空降作战力量,还是偷袭行动,在对地面敌情不掌握,对荷兰地理环境不明的情况下盲目空降,结果可想而知。
“市场花园行动”失败,丘吉尔和蒙哥马利留下巨大遗撼,却为美苏两军进入柏林铺平了道路
“市场花园行动”的结果,盟军参战部队伤亡过半,1万7千人遭受重创。连美国最精锐的空降101师、第82空降师、英军第1空降师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
分析这次行动失败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英军急功近利,作为久经沙场的蒙哥马利将军,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但他在与艾森豪威尔争夺欧洲战区总司令时,在与巴顿争夺谁先进入德国问题上,没有表现出一个良好的军事指挥员心态,致使这个计划本身就具冒险性。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盟军错误的估计了德军的反击能力。诺曼底登陆后,盟军上下都表现出了罕见的乐观,而这时的战局也确实让盟军乐观,东线战场苏军全面进入大反攻,西线战场盟军呈现一边倒的胜利,谁会想到德军还有那么强的战斗力呢?
但是,盟军忘记了困兽犹斗,加上盟军不明敌情,好多空降士兵还在空中就被德军的高射炮击中身亡,一些空降部队刚落地就被德军包围,一枪没发就成了俘虏。一系列的失误暴露了盟军的计划是多么的仓促和准备不足。
虽然“市场花园行动”让英军丧失了战场话语权,英军从此也无大仗可打,但这个行动却让盟军开始警觉起来,在取得阿登战役胜利后,美苏两军在东西两线对德国发起了柏林之战,二战也进入到收尾阶段。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