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对于刘备和蜀汉来说,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这场战役或将直接改变三国局势。当时吴蜀两国派出的兵力相当,刘备还亲自率兵出征,此举可以说给全军士气带来了极大的提升。只是谁也没想到,夷陵之战的结局却是刘备惨败,东吴一方损失兵力不详,但蜀军基本已是全军覆没。或许刘备这次选择亲征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很多年前,曹操便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刘备进攻汉中,看起来声势浩大,大家也总以为刘备是势如破竹,一举将曹军击溃,实际上情况根本不是这样的!在战役的前期,刘备曾一度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因为夏侯渊驻守的阳平关地势险要,非常难打。而刘备这边久攻不下,催促诸葛亮发兵,诸葛亮竟然也开始怀疑了,这样打下去,会是个什么结局。可见当时的刘备,其实情况并不乐观,若他不改变战略,继续强攻阳平关,最终很可能败北,止步于此!
说到这里,就得说到刘备这人了,虽然刘备有数十年的作战经验,算是个老兵了,但刘备前期指挥的军队,都是比较少的,这就意味着刘备这些年积累的经验,其实都是小规模战斗经验,他并不具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经验,汉中之战他止步于阳平关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好在刘备旁边还有个法正,他劝告刘备既然打不下阳平关,那就换个地方打,最终兵出定军山,把坚守不出的夏侯渊给调动了出来,战场形势发生了转变。而后,法正又建议刘备集中兵力进攻张郃,逼迫夏侯渊分兵相救,待夏侯渊分兵后,又派人去烧毁夏侯渊的鹿角,等到夏侯渊修补鹿角时又派黄忠突袭,最终成功的击杀了夏侯渊,创造了三国经典的斩首行动!夏侯渊乃是汉中曹军主帅,他的死给汉中曹军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几近崩溃,再也没有进攻刘备的能力了,只能等曹操前来援助。
《三国志》: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听闻夏侯渊战死,曹操悲痛欲绝,冷静下来后,曹操说了这么一句话。
原文: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
曹操这话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说作为主帅,不应该去一线战场死战,而应该是在后方运筹帷幄!一军之帅,重要的并不是多么的勇武,而是多么的有谋略,多么的善于指挥众人干活,但是夏侯渊却亲自上到一线战场补鹿角,最终被袭击身死,这并非统帅所为!
事实上,曹操说的这番话是非常有道理的,这才是真实战场所需要的!像演义中那种双方主将单挑的情况,在真实战场很少发生。大多数情况下,主帅都是居中指挥,运筹帷幄,主帅更看重的其实是谋略!而这,其实正是刘备所缺少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最终刘备在夷陵之战中遭到大败!
夷陵之战的前期,刘备的军队势如破竹,战斗力非常强悍。然而当陆逊统帅吴军后,选择了坚守不出,刘备顿时就没了办法。当年在汉中,刘备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最终是法正出谋划策,将夏侯渊给调动了出来。但是这一次,刘备自己做主帅,做谋士,他没有了法正当年的谋略,没能想办法调动出陆逊,反而是和陆逊在那里对耗,最终锐气尽失,军心动荡,被陆逊一战击败,彻底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希望。
从刘备在夷陵之战的表现来看,他的缺点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缺少谋略!虽然他没像夏侯渊那样亲自深入一线战场,但是他和夏侯渊一样没能用出好的谋略,而这正是一个统帅的精髓所在!曹操当年说夏侯渊缺乏谋略,导致定军山大败。夷陵之战刘备缺乏谋略,也是大败,这岂不就是印证了曹操的那句大实话吗?刘备不顾诸葛亮反对,御驾亲征东吴,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黄忠斩杀夏侯渊后,曹操说了句大实话,却一语道破刘备夷陵惨败的根本原因!这句话便是“为督帅尚不能亲战,况补鹿角乎”?在曹操看来,作为一个统帅,不需要亲自上一线作战,而是需要居中谋划,指挥作战,统帅最需要的是方略,是智谋,而并非个人武力!很明显,在这一点上,刘备并不合格。夷陵之战,面对坚守不出的陆逊,他并没能想方设法调动陆逊,反而是和陆逊硬耗,殊不知蜀军远道而来,根本耗不过吴军,最终被打得大败,令人遗憾!
下一篇:萨沃岛海战美国伤亡多严重
下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