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兽首玛瑙杯是中国国宝级文物,于1970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目前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兽首玛瑙杯是唐朝时期的玉器,也是目前唯一一件俏色玉雕,其做工十分精致,是选择非常罕见的缠丝玛瑙制成,层次分明,纹理自然。而唐兽首玛瑙杯所具有的价值实际上已经不好用价格来评估了。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唐兽首玛瑙杯的特点以及来历,一起来了解下吧。
唐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的唐朝唯一一件俏色玉雕,甚至称得上至今发现的唐朝玉器中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不为过。它也是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属于我国顶级国宝之列。在2002年,它被列入国家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64件文物名单中的第44位。坊间甚至传言,这只杯子价值半个香港。
陕西西安南郊的何家村,本来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村子,但是在1970年城市扩建的时候发现了一处唐朝的无主宝藏,并因此而闻名全国。当时相继挖出了3个瓮、罐,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包括各种金银器、银铤、银板、银饼、中外钱币、宝玉珍饰和贵重药材,既有唐朝的,也有唐朝以前的,其中就包括了这件兽首玛瑙杯。
兽首玛瑙杯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上口近圆形,下部为兽首形,兽头圆瞪着大眼,目视前方,似乎在寻找和窥探着什么。兽头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却似牛,所以不能认为造型完全出自写实的手法,但看上去安详典雅,并无造作之感。兽首的口鼻部有类似笼嘴状的金冒,能够卸下,突出了兽首的色彩和造型美。
此物选用极为罕见的缠丝玛瑙(像蚕丝般细的红白相间的缟状条纹红缟玛瑙,是玛瑙中的佳品)制成,材质纹理细腻,层次分明,光鲜润泽。工匠又巧妙利用材料的自然纹理与形状进行雕刻,依色取巧,随形变化。在玉材的小端雕琢出惟妙惟肖的兽头,把纹理竖直的粗端雕成杯口,而口沿外又恰好有两条圆凸弦,线条流畅自然,天衣无缝。
玉师还巧妙运用俏色技巧,将兽眼刻画得黑白分明,形神毕肖。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兽首玛瑙杯造型写实、生动。
这件玛瑙杯的产地在学术界仍有争议,但其造型是西方一种叫「来通」的酒具是共识。「来通」是希腊语的译音,有流出的意思,大多做成兽角形。一般在酒杯的底部有孔,液体可以从孔中流出,功能如同漏斗,用来注神酒。当时人们相信用它来注酒可以防止中毒,举起来通一饮而尽是向神致敬的表示,因此也常用于礼仪和祭祀活动。
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在中亚等地的壁画中也有出现。在中国,从唐朝以前的图像资料来看,这种酒具常出现在胡人的宴饮场面中,唐朝贵族以追求新奇为时尚,而这件器物的出土也是唐朝贵族崇尚胡风,模仿新奇的宴饮方式的见证。
从玛瑙的材质、造型等方面,可以找到唐朝时中西文化交流的痕迹。缠丝玛瑙多产自西域,类似这样造型的器皿,在中亚、西亚、特别是波斯较为常见。另在《旧唐书》中有「开元十六年大康国献兽首玛瑙杯」的记载。所以它很可能是使者从西域带来的,但也不排除是出自居住在长安的西域工匠之手,或是唐工匠学习后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