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搜索

袁崇焕死的不冤吗?

时间:2020-08-06 10:45:39 来源:本站整理 来源:本站整理

很多人在说到袁崇焕的死的时候,都会觉得他死的很冤,而且还是被凌迟处死的,就更是对他多了一些同情了。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袁崇焕的死一点也不冤,他的死其实都是因为他自己所做的事情造成的,对他来说算是罪有应得。这究竟是为什么,袁崇焕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情呢?他的死到底冤不冤,值不值得?如何评价袁崇焕这个人物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袁崇焕是怎样的人

明末时期,党争接连不断的出现,其次明朝的财政状况也是非常紧张的。当时来说,朝廷的经费都花费在了明朝的藩王上,明末时期,明朝的藩王已经是非常多了,他们的子孙更是多到数不胜数的境地。只不过后人相传朱家的后代达到了百万人。

虽然百万人这个数字比较夸张,但是明朝的皇室数量也少不了。那么在明末时期,后金以及明朝内的农民起义是不断出现。这时候的明朝就要走向灭亡了。在明朝的末年,同样出现了很多厉害的英雄人物,那么袁崇焕肯定是其中之一。

熟悉明史的人对袁崇焕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在明末时期,袁崇焕镇守辽东,为后金的抗争做出了贡献。万历四十七年,35岁的袁崇焕成为了进士,这时候的袁崇焕属于文官,但是之后在孙传庭的教导下,成为了武将。由此袁崇焕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袁崇焕见到了明熹宗朱由校,在这样的情况下,袁崇焕开始显露身手。当时的袁崇焕对明熹宗说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袁崇焕对明熹宗说了,只要给我足够的兵马和钱粮,我就能够一个人镇守山海关。单单从这一点来说,袁崇焕的勇气可嘉。

2、袁崇焕死的冤不冤

来看下《崇祯长编》中记载的崇祯时期袁崇焕和钱龙锡定罪的诏书: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

老袁最后的罪名主要是三条:擅主和议,专戮大帅,市米资盗。平心而论,这三条罪状,在今天看来,哪一条都是杀头的大罪。那这些罪名,袁崇焕干了吗?还真干了!

一,作为一军统帅,不经过朝廷讨论,擅自和敌军和谈;

天启六年八月,努尔哈赤去世,袁崇焕自作主张,派人到沈阳吊唁并与后金开始议和。“崇焕初议和,中朝不知。及奏报,优旨许之,后以为非计,频旨戒谕。”袁崇焕第二次督师辽东后便与皇太极和谈,尽管这次议和是后金主动提出来的。皇太极虽然多次要求与明朝议和,但实际上多半是军事行动前后带有欺骗性的缓兵之计。

崇祯即位后,皇太极多次给崇祯帝、祖大寿、毛文龙等人送信请求和谈,但都没有得到回复,可以看出明朝君臣对和谈非常忌讳。崇祯二年,皇太极得知袁崇焕复出,便派人致书请求和谈。袁崇焕接到来信却积极响应。两人书信往返不断,多次和谈,直到十月皇太极发动己巳之役,入关围攻北京。

二, 为了诛除异己也好,为了给和谈开路也好,越权杀掉友军统帅毛文龙;

崇祯二年七月,袁崇焕在皮岛用尚方宝剑斩杀了同样拥有尚方宝剑的东江总兵毛文龙。当时袁崇焕曾向皇帝请旨:“臣今诛文龙以肃军,诸将中有若文龙者,悉诛。臣不能成功,皇上亦以诛文龙者诛臣。”崇祯帝闻之大骇,但也只得优旨褒答,并下诏宣谕毛文龙罪状。

袁崇焕督师,持尚方剑的权力,是“副将以下就地正法,总兵官革职听勘。”他明知“文龙大将,非臣得擅诛”,却大胆而自负地杀了毛文龙,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一方面引起了崇祯帝和朝臣对袁崇焕的疑虑,为其后来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也使毛文龙所建立的东江部队开始瓦解,失去了牵制后金的战略作用。

三, 在朝廷三令五申明令禁止的情况下,擅自开米市卖米(据说是为了买马)。

崇祯二年春,蒙古喀喇沁部发生大饥荒,请求袁崇焕通市。袁即上奏要开马市售粮给蒙古。此时朝中已经知道喀喇沁等部投金,崇祯帝警告袁崇焕:“据报西夷市买货物,明是接应东夷,藉寇资盗,岂容听许?”而袁崇焕则不以为然,上疏抗辩,为蒙古求情,最后迫使朝廷同意对蒙古开市粜米。结果满清恰逢荒年,这袁大人卖的米,恰好成了满清绕道蒙古进攻北京一路上的军粮。

袁崇焕之死,不是因为清人编造的皇太极设的反间计,而是因欺君失职而被杀。按照明律,敌军入境不能堵截,攻城不能入保,要按律逮治。所以袁崇焕被杀并不冤。

3、乾隆皇帝如何评价袁崇焕?

在乾隆皇帝赞誉袁崇焕之前,眷念袁崇焕者不少,但明末以来,“批袁派”也有之,其以潦倒的前文艺青年张岱为代表。张岱冷笑袁崇焕的身高,说他短小精悍,形似山公,性急躁急。攘臂聊天下事,多狂言不愧,稀奇说起袁崇焕“五年灭寇”的豪言,究竟是“寇不克灭,而自灭之耶。”张岱天然是以成败论英雄,他本人也没去过东北前方,这段袁崇焕说诳言的描述估量也是他昔时从东林党前辈那道听途说来的。

而袁崇焕四周的人们却几乎一致认定,袁崇焕是个大忠臣,他是被冤杀的。袁崇焕坐牢后,就有平民程本直频频上疏为袁崇焕平反,最后要求与袁崇焕同上法场赴死。惨死法场后,袁崇焕的家眷遭遇溺死之灾。崇祯甚至一度动了诛杀袁崇焕全族三百余口的念头。幸的内阁辅臣何如宠竭力相劝,崇祯才释放袁家,将科罚改为袁崇焕本人,罪及妻女,同胞兄弟流放两千里。

袁家遭到抄家没产,抄家官员走进袁家,那就是“贫无立锥”。户部将袁家产业悉数估量,发现一共才值1103两8钱5分,仅相当于从二品官员的两年的岁俸。袁崇焕平生真可谓: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世人皆感慨袁崇焕的清廉。

袁崇焕作古150余年后,乾隆皇帝一日阅读《明史》时,看到袁崇焕的事迹,忍不住大加感慨一番。乾隆稀奇提到,他曾经在熊廷弼的奏章内看到袁崇焕的一句话:”洒一腔之血于朝廷,付七尺之躯于边塞“,乾隆透露”观至此为之动心欲泪,而彼之君若不闻。明欲不亡得乎?“他认为,袁崇焕虽与“我朝犯难”,但究竟忠于其君,可惜袁崇焕的忠心无人嘉奖,反而惨死法场,即使是往日仇敌也“深感悯侧”。

乾隆下旨给广东巡抚尚安,说“袁崇焕系东莞人,如今有无子孙?曾否出仕?”要敏捷查实。只要有“粗晓字义”、人尚领略“就封官,若是若没有念书,同心务农,则”赐给八品顶戴荣身“。然而,尚安不遗余力也没找到袁崇焕直系子孙。乾隆不情愿,因袁崇焕本籍广西梧州,又命广西巡抚朱椿去找,最后只找到一个袁崇焕的”五世嗣孙“,是袁家兄弟过继给袁崇焕的孩子的后人。乾隆给这位袁家后人封了官,但仍感伤不已。可怜袁督师为国尽忠平生,却没有留下嫡传的子嗣。

网友评论

上一篇:蒋捷是一个怎样的人

下一篇:李白究竟是什么出身,凭什么两次娶到宰相的孙女?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