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搜索

慈禧为什么处死寇连材

时间:2021-06-11 16:35:34 来源:本站整理 来源:网络

1896年2月16日,这天的北京菜市口异常热闹,很多老百姓跑来,把这个清朝处决人犯的地方围得严严实实,只听得行刑官一声令下,行刑!早已经等候多时的刽子手举起手里的鬼头刀,手起刀落,把一个人砍了,这个人身份比较特殊,是一个太监,名叫寇连材。

寇连材本是慈禧太后非常信任的梳头太监,他不像紫禁城里其他的太监,只知道伺候好主子,却关心起来国家大事、民族危亡,义愤之下给慈禧太后上了一份折子,触怒了慈禧太后,被慈禧判处死刑。

由于一个太监有如此忠君爱国的义举,受到当时的知识分子敬仰,把寇连材尊称为“烈宦”,像对待烈士一样,帮寇连材扬名,比如梁启超曾经专门写文章褒奖寇连材的英雄事迹。

寇连材其人——娶妻生子之后才挥刀自宫,因梳头得到慈禧太后宠信。

寇连材是北京昌平南七家庄人,从小家里还算富裕,有几十亩地,寇连材的村子里,有个镖师,外号“单刀孟四”,武艺高强,直追大刀王五,村里的孩子都跟着他学习武功。

可是,有人就对寇连材的父亲说,你让孩子学武有什么用,人家最多说你的孩子武功不比孟四差,难道你也想让你的孩子干镖师这种刀头上舔血的工作?寇连材的父亲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把寇连材送到私塾去读书了。

由于寇连材的父亲也不指望他能考什么功名,所以对寇连材要求不严,寇连材学习也就不认真,反正能识文断字比白丁强。

寇连材长大之后,父母自然按部就班给他娶了媳妇,婚后寇连材跟媳妇生了二男一女。

1890年,寇连材23岁,这一年他的家里发生了一场大变故。

寇连材家有几十亩地,算是村里的小地主,可是,村里还有一个大地主,想吞并寇家的地,就跟寇家找茬告了寇家,大地主财多势大,勾结官府,寇家输了官司,寇父给气死了,寇家可谓人地两亡。

寇连材没了地,还要养活媳妇孩子,没办法,就到北京城谋生,结果认识了紫禁城里的太监“梳头王”,寇连材听说进皇宫当太监,不但能享荣华富贵,还有权有势,他一狠心,挥刀自宫,进了皇宫。

寇连材比较幸运,进宫没多久就成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

慈禧太后这个人,特别注重自己的头发,她最宠幸的大太监李莲英,据说就是因为梳头梳得好,特别受宠幸,成了老佛爷身边的大红人,最后当了紫禁城里的太监大总管。

寇连材既然是梳头王引进皇宫的,梳头王自也不会亏待他,他已得到梳头王梳头技巧的真传,把慈禧太后的头梳得特别好,慈禧对他慢慢宠信起来。

慈禧太后派寇连材监视光绪,不想寇连材结识珍妃师父文廷式,为自己埋下祸根。

寇连材进宫没多久,就得到慈禧太后宠幸,慈禧太后也会派寇连材做一些梳头之外的事儿。

清朝吸取明朝宦官乱政的教训,对太监管得特别严格,不准太监干政,慈禧太后却不管这些皇宫的禁令,经常派身边的太监干点见不得人的勾当,甚至她身边的太监公然干政。

比如,慈禧太后早年宠幸的大太监安德海,就曾经公然干政,当年两宫皇太后跟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拿下肃顺端华等顾命八大臣,就是安德海在期间穿针引线的,后来安德海打着为皇帝制作龙袍的幌子出京,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杀死。慈禧太后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也曾经干政,有一次慈禧太后派他代表自己,跟着醇亲王奕譞和李鸿章去天津检阅北洋海军。

寇连材红了以后,慈禧太后也派他参与一些皇宫内部的政事,比如派他去光绪皇帝身边,打着给光绪当梳头太监伺候光绪的幌子,去监视光绪的一举一动。

这时候,甲午海战结束没多久,中国败给小日本,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全国上下都感到很屈辱,光绪皇帝自然也是满腹牢骚,开始接触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言论,打算搞变法维新,慈禧太后派寇连材去光绪那里,就是观察光绪这方面的最新异动。

结果,由于寇连材多少读过几年私塾,光绪跟臣子们和身边的人谈论天下大势,他多多少少能听懂一点。

寇连材是练武之人,练武之人大部分都充满血性,他一听大清朝被小日本欺负,一听老太后顽固不化,等等,激起了他的血性,对慈禧太后很不满。这时候,他认识了珍妃的师傅文廷式,听到了很多不同的想法,开始忧国忧民起来。

寇连材本来是慈禧太后派来监视光绪的,结果寇连材不但不把光绪的事儿给慈禧通风报信,反而把慈禧的事儿报告给光绪,因此获得了光绪的好感,又得到光绪的信任,成为光绪身边走红的太监。

寇连材听说的这类事儿多了,越来越气愤,最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最终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寇连材给慈禧太后上《死谏折》,慈禧太后认为背后有人,将寇连材斩首。

1896年2月中旬某天,正在睡午觉的慈禧太后,发现床下跪了一个人,举着一份折子,慈禧太后打开这份折子一看,错字连篇,但语句还算通顺,只是里面的内容也有些大逆不道,看完以后,慈禧太后震怒。

这份折子就是寇连材请假五天之后,写出来的,他在跟光绪、文廷式等人接触之后,了解到了一点外面的情况,日夜忧国忧民,天长日久,实在忍不下去了,基于义愤,五天写出了这道“死谏折”。

慈禧太后立刻派人拿下寇连材,按照清朝“宦官不得干政”的规定,将寇连材治罪。

可是,慈禧太后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寇连材一个梳头的小太监,怎么能写出那么多大逆不道的话,里面还有点维新派的思想,背后一定有人。

于是她派人对寇连材严刑拷打,要寇连材说出背后的指使人,慈禧太后想象中的指使人当然是光绪皇帝了。

可寇连材背后并没有指使人啊,他自认为是自己忠君爱国的满腔热血驱使自己上的这份折子,所以任凭任何严刑拷打,寇连材谁也供不出来。

这时候,李莲英悄悄地对慈禧太后说,老佛爷,他背后的人是文廷式。李莲英是皇宫里的总管大太监,皇宫里的事儿哪能瞒得过他?寇连材跟文廷式有接触,李莲英早就知道了。

文廷式是光绪帝师翁同龢的学生,翁同龢是当时帝党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朝中清流的领袖,慈禧太后正想找机会整治他们。

于是,慈禧太后自认为抓到了寇连材背后的指使人,便没有再继续对寇连材进行严刑拷打,而是直接判处死刑。

于是,1896年2月16这一天午后,寇连材被押赴菜市口刑场,执行死刑。据说,寇连材当时还吸着鼻烟壶,行刑之前,他镇定自若,先是向皇宫的方向三叩九拜,然后又向父母坟墓的方向三叩九拜,然后从容就义。

寇连材折子的内容及其后续——这份折子真的存在吗?

寇连材死后,京城立刻传开了他的光辉事迹,当时,不但人们口中传颂这个爱国忠君的太监,报纸上也介绍了他死时的情况,成为热门话题。

寇连材死后第二天,文廷式也被拿下,驱逐出京城。似乎,寇连材上折子与文廷式有瓜葛,得到了证实,甚至京城流传着“寇太监从容临菜市,文学士驱逐返萍乡”的传言,赞颂二人。

后来,维新派人物梁启超,又用自己的如椽大笔,为寇连材写了传记,称颂寇连材是烈宦,寇连材的美名天下扬了。

可是,后来的研究者,在研究了寇连材的事迹和他那份奏折以后,对寇连材的事儿,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寇连材一个太监,不可能写出奏折里那些东西,因为那些东西指向性太明显,都是对着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的。

比如,奏折里的几条内容,不让慈禧太后再垂帘听政,而是应该归政于光绪,应该早日建立储君,不让慈禧太后再呆在颐和园,停止修复圆明园,停止修铁路,不让李鸿章再出洋,应该整顿军备,大力发展团练。

前面主要是针对慈禧太后的,后面主要是针对洋务派的李鸿章的。所以,有人认为,这是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了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而杜撰出来的一份奏折。

无论如何,寇连材历史上确有其人,也是在菜市口被斩首的,只不过他为何被杀,就成了一个疑团了。

网友评论

上一篇:张啸林有多能打 有多厉害

下一篇:顾慎言历史原型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