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荆轲刺秦,也一直都将荆轲看作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刺客,品德高尚的人。不过在荆轲刺秦中,还有一个看起来不是很重要的人物,那就是秦舞阳。据太子丹所说,秦舞阳在十二岁的时候就能够当街杀掉一个人,这样的事情可不是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做出来的,原本以为秦舞阳会是一个得力助手,可是没想到到了秦宫,秦舞阳居然被吓得连话都不会说了,这就很奇怪,他连杀人都敢,难道还会被秦始皇吓到吗?
秦舞阳(公元前239年或之前-公元前227年或之后),亦作秦武阳,战国末期燕国武士,燕国贤将秦开之孙。
年少时就犯下杀人案,后被燕太子丹找到。后于公元前227年(此时岁数不详)随荆轲赴咸阳刺秦王,“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连忙解释,“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后来事败,荆轲被杀,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没有交代秦舞阳的下场。
《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由此说明秦舞阳是个勇士,但后面其行为表明他只有对比他弱的人的欺负,而没有作为强者真正的勇敢,所以他又不能算作是勇者。“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摄。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史记·匈奴列传第五十》“其后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通过这个史料我们知道了,秦舞阳不是普通人,他爷爷是燕国的将军,准确的来说他是官三代。
小说《燕丹子》里对秦舞阳的面白进行了另一番解说——谋士田光对燕太子丹说的一段话:“然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舞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但这并非正史。
据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的记述,秦舞阳是燕国的勇士,年仅十二岁就曾经杀过人,他眼神凶狠,人们都不敢与之对视。另外,根据《匈奴列传》载:"燕有贤将秦开……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可见,秦舞阳其实是出身将门。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东出的秦军势如破竹地攻破了韩国、赵国,开始向燕国逼近。面对即将到来的威胁,燕太子丹选择了孤注一掷,试图采用刺杀秦王的办法阻挡秦军的前进,为诸侯的抵抗提供喘息之机。在侠士田光的推荐下,太子丹厚待荆轲,让他前去刺杀秦王,临行前,荆轲还准备了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以此放松秦王的警惕。
为了防止荆轲势单力孤,太子丹专门安排了秦舞阳作为助手,上文已经说到,此人出身名门、年幼杀人,可谓忠实勇猛。
不料,到了秦王的面前,荆轲面不改色,秦舞阳却"色变振恐",也就是不但神色大变,还身体发抖,感到惊恐。大殿里的臣子看到秦舞阳的反常举动,都感到十分奇怪,好在荆轲及时圆场道:"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摄。"
之后的篇幅里,司马迁都围绕着秦王和荆轲的追逐展开描写,秦舞阳却悄无声息地消失了,直到最终荆轲被杀,秦舞阳到底遭遇了什么都没被提起。一般的理解认为,当时的秦舞阳因为过于害怕而不敢上前,明明身为助手却毫无作为。因此,后人在惋惜荆轲刺秦的失败时,往往会再责怪一句秦舞阳是"猪队友"。
笔者认为,秦舞阳或许并非是不敢上前帮忙,而是还没来得及帮忙就被抓住了。当时,秦王坐在主座,与大臣们离得都不近,而荆轲是因为要献上首级、地图才得以上前接近。等到荆轲掏出匕首,秦舞阳还在大殿之下,恐怕还没等到冲上前去就已经被大臣和武士们抓住或格杀了,所以当然也就没办法帮到荆轲。
抛开秦舞阳当时遭遇了什么,似乎所有人都认定秦舞阳是个表面,实际上欺软怕硬,看到比自己更加霸气的秦王就吓得不敢出声的胆小鬼。
但如果打开一本名叫《燕丹子》的传记,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历史。在这本约成书于战国至东汉的传记中,知名侠客田光在为太子丹推荐刺秦勇士时曾表示"然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舞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也就是说,当时太子丹的门客当中,夏扶"血勇",一生气就会脸色发红;宋意"脉勇"一旦发怒,就会脸色铁青;秦舞阳"骨勇"一旦生气,就会面色发白。唯有荆轲是"神勇",不管如何发怒都不会表现在脸上。我们今天说一个人被吓到,会说他面无血色、脸色煞白,但按照《燕丹子》的说法,这正是秦舞阳气愤的表现。
如果相信秦舞阳的发抖和面色苍白都是发怒所至,我们可以理解为他是因对秦王嬴政威胁自己的家园而怒不可遏,因此没能控制神色。
要是如此解释,或许秦舞阳多年以来受到人们的非议是没那么公正的。当然,因为《燕丹子》并非正史,我们也不能完全信任它的说法,只能说在史书有限的记载下,秦舞阳的形象并不完整。
上一篇:陈胡公满为什么而得名
下一篇:陈子昂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