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年过去了,创立闪电战理论的古德里安,以及参与战争的优秀指挥官都已经死了,但这场战争带来的思考并没有结束。在苏德战争史上,有很多像进攻布列斯特要塞这样的围攻行动,其中曼施坦因占领塞瓦斯托波尔,德军进攻列宁格勒。当然,最典型的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与这些战役相比,莫斯科战役和争夺哈尔科夫的四次战役不能算作攻城作战。
有细心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前面这些攻城作战无一例外,德国强大的装甲军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就拿列宁格勒战役来说。在莫斯科战役打响之后,第4装甲集群脱离北方集团军群南下,再也没有回去过。几乎所有进攻列宁格勒的德军都是飞机和大炮。然而,1942年7月,曼施坦因赢得了塞瓦斯托波尔,即使一辆坦克也没有用,但只有从德国引进巨型火炮时才成功。在1942年发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虽然有德军装甲部队参与,但都是在外围作战,保卢斯第6集团军主要负责进攻城市。
在这里,我们会发现德军口口声声说要打击苏联,而且还设置了4个装甲集群。为什么莫斯科战役后第二、第三、第二装甲集团军直接靠边站?说明苏联的战场环境不利于装甲的快速机动,闪电战在东部战场已经失败。
但是,又有人问,为什么曼斯坦因在克里米亚战役胜利后,没有把巨型火炮运到斯大林格勒?据相关资料显示,德军确实有这种想法,但当时的战场环境并不适合这样做。除了运输条件有限之外,德军还需要留出相当多的兵力来保证这一任务的完成,即使把他们运送到斯大林格勒,战斗也就结束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德军想占领莫斯科或其他主要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做好进攻城市的充分准备,德军发动战争所使用的闪电战在进攻城市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客观来说,闪电战只专注于如何跑得快,如何突然出击,却没有意识到攻城战是一项缓慢的工作,需要战斗实力和战争潜力的支撑。如果德军能从布列斯特堡战役中看出苏军的战斗意志,那么在后续的攻城作战中,他们就不会对莫斯科发动不必要的进攻,而将有限的兵力从中线转移到南线可能会给东线带来一线生机。